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步跨越几十年


一步跨越几十年 汶川地震三周年专题报道(七)

  本报记者吴晓燕

  崭新的村民住房整齐地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漂亮的学校、设施齐全的医院、新建的体育馆、文化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条条新修的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打开了人们的梦想和希望……曾经在“5·12”特大地震重创下满目疮痍的甘肃陇南大地,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重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浴火重生,陇南重建一步跨越几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灾后重建,农村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最大的,可以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说。当年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合合对灾后重建所发生的变化也深有感触:“地震前,我们村家家住的都是土坯房,现在全村206户全部住上了统一规划设计、有前庭后院的二层小楼,还配有卫生间、厨房、沼气池、水窖,村内道路和出村公路全部是水泥路,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比其他村超前发展30年。”

  一组数据充分佐证了这一巨变。陇南重建,农村居民用于住房重建和维修的资金累计达167.9亿元,比地震前59年全市农村居民建房资金投入的总和还要多。全市有22.8万户农村居民新修了住房,18.6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得到维修加固,73%的农户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居。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木、砖混结构的抗震、抗灾房,551个整村重建村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的新农村。七个重灾县区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室的全覆盖。

  “如果说,灾后重建农村居民住房的变化是历史性的,那么教育、卫生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变就是革命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过去全市只有一家县级体育馆,连市里都没有。通过灾后重建,现在全市9个县区全部建起了能容纳1~3万人、规模5000~30000平方米不等的体育馆,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陇南市委副书记黄泽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我们新建的八一中学,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连操场跑道都是塑胶的。我们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过去全省的落后水平一跃成为全省的一流水平。”

  在灾后重建中,陇南市着眼长远发展,对各县的城市规划均进行了修编,使城市功能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更加明晰。一大批市政设施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城市品味,还使全市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19.2%提高到2010年的22.6%,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全市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诞生了农村集贸市场31个,一些专业市场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建立,使市场服务体系较震前更趋完善。

  同时,各县区也相继开工了一大批滑坡、泥石流治理、水土保持、防洪河堤、绿化公益林建设工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双重治理,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暴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9个县区城区和一些重点乡镇都建成了避难场所、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市防灾减灾水平和遇灾应急应变能力。

  谈起重建对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姜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合合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感恩了。去年舟曲发生泥石流特大灾害,我只在广播里说了一下,全村人就捐款6000多元。”

  “为了感谢深圳援建者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我们将村名由原来的蒿坪村改为感恩村,让子孙后代记住他们。”武都区马街镇感恩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林说。

  多难兴邦。陇南正借着她前所未有的机遇发生着改变,变得越来越美丽!

  

  

  图为陇南市文县中寨乡阳志山移民新村。本报记者吴晓燕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辐射带动能力 数据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