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解读江苏“永联模式”(上)
□□本报记者王景山张丽娟魏小兵
方兴未艾的全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涌现新典型,记者近日赴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探寻看到,该村积41年实践探索,以集体经济的力量将昔日最穷的移民滩涂村建设成苏州市最富的现代化文明村,让人看到了一个规划科学、特色突出、方便宜居、富有活力、村民满意,在工业、农业、管理、基础设施和村民素质等方面迈入现代化的可学可鉴的新农村建设新样本——“永联模式”。
“永联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机制与文化的创新是构成该模式的两大核心,彰显出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
领导机制:村企合一
1970年在长江滩涂上围垦700亩地后,从附近4个公社108个村迁来700口人建起的永联村,是靠发展工业成为“华夏第一钢村”的。而今,经过5次“并组扩村”,永联村面积扩大到10.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04万人,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行政村之一;拥有1.2万名员工、年炼钢和轧钢分别为500万吨的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去年销售收入280亿元,利税20亿元,净资产7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列第三,税收连年居江苏省行政村之首。尤其令人羡慕的是,自2005年投资15亿元兴建的村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标准之高、设施之全、环境之美,使永联人一步跨进现代化,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共建共享带来的幸福生活。
永联这样一个超级工业大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村民为什么能继续享受发展成果呢?
76岁的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的介绍,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永钢集团原是村办集体企业,一直受村党组织直接领导,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实施改制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和企业工作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比如:有资金投向的矛盾,有人员安排上的矛盾,有认识上的矛盾,还有在土地使用、集镇规划等方面村企之间往往也会站在各自的角度表示意见或处理事务,由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协调、全面发展。
为解决这些矛盾,他们实行新形势下“村企合一”的运作新机制,即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村委和公司之间做到“四个统一”:全村两个文明建设统一规划、村企重大发展项目统一决策、村企干部统一调配使用、村企干部报酬待遇统一考核发放。村党委主要有两项使命,一是发展经济赚到钱,二是把好方向花好钱,最根本的任务是富民强村。这种运作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有效理顺了村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凡涉及企业和村委会两者利益时,可以统揽全局,协调取舍。二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村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凭着永钢集团较强的经济实力,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投入有了保障。三是有效推进了全村工业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机制:集体持股
据吴栋材和多位村干部介绍,企业在历经两次转制中,村党委顶着压力,没有将企业全部转给个人,坚持给村集体留下25%的股份,另75%则由经营者和企业骨干持股。这样就确保了永联村的村民、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永远享受这片土地上工业发展的成果,村民凝聚在25%集体股份利益下,由过去以土地为纽带转变为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致富,这才是真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是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变成小城镇,农民离土不离村。这跟以往的农村是天大的区别,永联保住了农民实现共同致富的载体与利益联系的根——土地,这给中国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
吴栋材曾几次向记者强调,办企业的初衷就是要为永联村的群众谋福利,村集体持25%的股权,群众就有了基本收入保障,就有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建共享的本质要求和公平原则。由管理层持股75%,则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体现了效率优先,除发起人的股本可以继承外,其他管理人员的股份一律实行人退股还,保持企业吸纳人才的活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3/22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