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刘伟林
近日,在大规模春播到来之际,记者分别采访了全国产粮大市黑龙江五常市和双城市,一个是水田区,一个是旱田区。今年的春耕生产中两个市有一个共同点:农业生产新技术高调“登场”,大面积推广。
五常市水田面积今年发展到186.6万亩。民乐乡是全国闻名的五常大米核心产区,乡党委书记宋德旭指着一个高大的车间对记者说,这个新建的车间是阿里郎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现代化育秧工厂的智能浸种催芽车间。育秧工厂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技术育苗、统一机械作业和统一管理措施”的模式生产,一次可完成浸种催芽200吨,可保证12万亩的优质水稻生产用苗。
据五常市市长姚志波介绍,民乐乡这样的现代化育秧工厂今年在卫国乡也建了一个。此外,全市在稻米产业核心区内大力开展标准粮田建设,新建高标准硬化渠系11条,共28公里,做到田成方、渠成网。为提高水田生产标准,该市推广机插秧育苗面积400万平方米,占育苗总面积的33%,显著提高了水田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在双城市幸福乡庆城村一块农田里,记者看到农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在给玉米地覆膜。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不是一般的覆膜,是玉米保护地通透栽培和节水灌溉两项技术相结合的示范。这项新技术能节水80%,确保玉米稳产、高产,今年在幸福乡就推广了500亩。
双城市市长逯景隆介绍说,今年全市玉米模式化栽培面积22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80%以上。据估算,平均亩增产将达80斤以上,可净增产粮食2亿斤。他说,双城市今年综合运用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手段,全方位体现科技化、现代化春耕。利用园区载体,建设了2万亩旱作现代农业示范区、5万亩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全面展示机械化、水利化、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规模化经营方式,为高标准抓好春耕生产树立了样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2/16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