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流动起来


    5万册图书,6名职工,一个不起眼的县区图书馆在经费匮乏、人手短缺的情况下,能扮演多大一个“文化惠民”的角色?

    3月22日一早,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体育场一角的图书馆后门,200多本从馆内搬出的图书转眼就蒙上一层春雨。但让馆长袁晓秋欣慰的是,流动图书室的开通,馆内这些沉睡的“食粮”开始了自己的“快乐旅行”。当天上午,在棉花坡镇流动警务室的车辆支援下,他们将流动图书室开到安富街道上坝社区和棉花坡镇金凤村。副馆长成洪波说:“上次我们到武警中队,受欢迎得很。”

    从以往的“守株待兔”到如今的“主动出击”,图书馆职工用“累并快乐着”形容。去年以来,纳溪区图书馆整合资源,通过建立共享工程——远程教育信息中心、数字化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流动图书室等多个平台,“惠民系数”不断攀升。

    集聚资源“网上办馆”

    打开纳溪区图书馆网站首页,可看见3月16日上传的全区开展“亲近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活动的通知,再点开数字资源下的自建资源栏目,《三字经》、《朱子家训》、《千字文》等最近上传的诵读书目任你轻松阅读……

    从去年12月网站建成,点击量已达到34199次。“这个数字超过往年一年进馆总人次。”成洪波介绍,没想到数字图书馆如此火爆。

    是什么催生了这个网上图书馆的诞生?去年,区图书馆到上马、天仙、新乐等镇指导村里农家书屋的管理时,不少村民发问:“能否给我们送点报刊杂志?下次你们多久送书来?”对村民朴实的问题,图书馆感到难言的尴尬——手长衣袖短,谁能保证何时再去送书。

    群众的期盼对图书馆的触动很大。自去年8月起,纳溪区图书馆集中技术力量,昼夜攻关,突破架设服务器、模块设计、数据库建设三大难题,于年底建起了网上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开放。

    “8000余册电子图书、2900多种报刊杂志、3600多条视频……仅电子报刊杂志一项,就比以前每年只能为读者提供40余种纸质报刊增加了好几十倍。”图书馆“老顾客”、火炬厂退休职工葛志清感叹,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弥补了馆藏图书不足的缺憾。

    而天仙镇牟观村村民尹贵容,在今年2月图书馆下到村里培训中,不到20分钟就轻松掌握了在纳溪图书馆网站上看书的技巧,网站上纳溪区自制的具有“纳溪特色”的种养视频,也成了她常看的内容。

    远程共享“惠民网络”

    “去年11月16日,村里支部换届时,在外务工的3名流动党员通过远程视频参加投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丰乐镇保安村支部书记张元琼至今记忆犹新。而这个平台,就是区图书馆与区委组织部互补优势打造的——远程教育信息共享中心。

    2008年,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首批试点县(区)的纳溪区图书馆,利用68万元的设备,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搬上了馆内的局域网,为进馆群众提供了快捷的服务。

    这套设备有更大的潜能,如果仅停留在馆内,那它还“吃不饱”。去年6月,纳溪区委、区政府整合区委远程办与区图书馆资源优势,建起了远程教育信息共享中心,并呈现两大惠民利好:借助这个平台,纳溪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辐射到村一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通过信息共享中心与113个基层站点开始了“实时双向互动”。

    “去年稻飞虱防治时,区农业局专家朱和勇在信息共享中心向全区村民讲解防治方法。通过视频,我们边听还可边问。不必跑路到镇上集中开会,方便得很。”龙车镇芦花村支部书记张明荣说。

    通过信息共享中心平台的建立,去年纳溪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域覆盖到村后,今年,纳溪区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紧跟“搭车上路”,成为文化惠民到村的又一重要载体。村民说,远程教育又多了个“名堂”。

    流动图书“菜单配送”

    3月22日,金凤村支部活动室里,20多名村民前来“赶集”——他们将免费借阅到区图书馆流动图书室送来的图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书的类别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图书馆管理员喻学莲说:“送去的图书是根据之前金凤村村民们‘点菜’配送的。金凤村主要产业是竹业、果业和苗木培育,结合春耕,这次还加送了测土配方技术的书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载体
上一篇 : p2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