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型城镇化是消费升级主要载体 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使命

  我国经济已进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历史新阶段,城镇化的作用有其特殊性。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是我国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1. 新型城镇化承担着扩大内需的历史使命

  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消费“累计效应”并由此拉动巨大的投资需求。2012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约为3.22:1。据预测,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有1300余万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1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将带来1.7-2.6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低标准计算,农民工市民化约需要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由此需要新增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新型城镇化在未来8-10年将给我国带来百万亿的需求,足以支撑我国未来10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

  2. 新型城镇化承担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

  (1)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服务业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是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过度注重劳动力的城镇化,只注重生产性消费而忽视了人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了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

  (2)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必将推进工业发展模式和工业技术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及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

  (3)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农业要实现规模化,必须通过城镇化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第二,农业现代化高度依赖城镇化。例如,通过城镇资本下乡,带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新型城镇化承载着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前些年建设村的投入不少,但总体看成效不明显,并且难以持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城镇化的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规模城镇化是以土地扩张为突出特点、以工业化和非农产业发展推动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的发展不仅难以拉动城乡一体化,而且还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通过人口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应当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从劳动力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推进劳动力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我国释放消费潜力、带动经济结构变革提供重要支撑。

  1.城镇化模式与消费潜力释放

  (1)劳动力城镇化与工业主导相适应。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依赖“工业主导”、“劳动力红利”所推动的城镇化动力正在减弱,并由于农村转移人口不彻底的城镇化,“半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不断上升,迫切需要转型。

  (2)服务业主导有赖于人口城镇化。我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过度注重工业城镇化、劳动力城镇化,忽视了人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了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

  (3)推进“双速驱动”的城镇化。未来5-10年,产业发展推动的劳动力城镇化将处于减速轨道,而消费升级推动的人口城镇化将进入加速状态,推动“双速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以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2.农民工市民化释放的消费潜力巨大

  (1)农民工市民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目前,2.6亿多的农民工群体正在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消费大军”。目前,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约1.6亿人,3-5年内,如果其中的90%变成市民,其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以2011年的消费水平计算,新增的城市消费规模至少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

  (2)农民工消费结构升级是一个大趋势。伴随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化,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必然会带动其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群体 总体 农民利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