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对小麦生产有感情、有热情,更有一股子使不完的闯劲。有时候我们年轻人都不敢想的事,他敢想,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他去做并把它变为现实。”一直和胡承霖一起搞小麦高产攻关的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说,“宿州夹沟农场小麦亩产达到1204斤时,我们当时都觉得产量已经很高了。但他不满足,提出要搞万亩示范田,结果均产达到1280斤,2010年达1400多斤。这个产量大家觉得很好了,可他又提出要在涡阳搞‘千斤县’。这是我们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因为‘千斤县’在这个纬度上从来没有过。现在‘千斤县’搞成了,他又提出要搞‘千斤市’……”
在亳州搞“千斤市”的决定,产生于2010年3月,省里在涡阳召开小麦田管会议。当时安徽正大力推动皖江工业区、沿江城市工业带的建设,这个话题也成为饭桌上大家谈论的一个热点。胡承霖把话题一转,问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如果今年涡阳‘千斤县’实现了,明年搞‘千斤市’怎么样?”胡承霖的想法一出,立刻得到了方春明的响应。如
今,“千斤市”的计划已经出炉,计划2013年实现目标。
在亳州市下辖的涡阳、利辛、蒙城、谯城4县区中,利辛县的小麦生产基础相对差些,离亩产千斤还差102斤。去年秋种前,胡承霖专门跑到利辛去做培训动员,当时参加培训的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村以上干部和农技人员共500多人,政府礼堂坐不下那么多人,为了搞好培训,县里特地包了大戏院听胡教授讲课。
几年来,胡承霖累计为各地培训小麦技术骨干2800余人次,为农民群众举办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80多场次。在秋播、春管、夏收的关键时节,他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不间断地向农民朋友宣讲技术要领。
胡承霖清晰地记得回良玉副总理在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点考察时,对他说的话:“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主要靠提高单产,要提高单产必须依靠科技,依靠科技就要依靠你们科技专家。谢谢你,你为粮食生产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大贡献。”
胡承霖更记得60年前,在鲜艳的党旗前举起右手的那个神圣时刻:“我要兑现入党时的承诺,虽然退休了,但是党员不退休!搞了一辈子粮食,我的一切都和小麦增产、农业丰收绑在一起了。”
“一辈子跟小麦打交道,离开麦田我一身不自在”
正是有了立足岗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奋斗终身的决心,胡承霖的心始终和农民在一起,始终和田里的小麦在一起。
胡承霖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定居,多年来一直希望他到国外安度晚年,但他说:“我一辈子跟小麦打
交道,离开小麦田我一身不自在。我的身体还很好,愿意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多做点实事。”
1997年赴美探亲,是他仅有的一次美国之行。他说:“两个女儿都很孝顺,外孙也入了美国籍。我老伴有时会去看看,我去过一次,在那边没有事情做,急死了,当时惦记正在进行的‘吨粮田’增产计划,签证没有到期我就提前跑回来了。”
对胡承霖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以麦子为中心,其他都显得不重要。老伴也知道他这个性格,给予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2009年中秋节,省里在涡阳县召开会议,研究布置秋种工作。当时他的女儿、女婿刚好回国探亲准备到合肥过中秋节,胡承霖毅然放弃了一家人团聚的机会,照例起早乘车赶往涡阳。
会议结束后,胡承霖又留下来看几个示范点的秋种准备工作。在涡阳的每一天,胡教授都会接到老伴的电话,想让他尽快回家和女儿、女婿见个面。10月8日,胡教授的爱人打电话哽咽着说:“你如果再不回家,女儿、女婿就要回国了,下次见面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
由于注意锻炼,又长期在农村一线奔波,胡承霖身体很好且很少生病。82年来,他仅在2007年5月住过一次医院。当时省科技厅搞“粮丰工程”,请他做顾问,从5月4日开始,他便和年轻专家一起去七八个县挨个测产,连续工作了五六天,节奏很快,接下来又到阜阳、蚌埠、滁州等地参加省农委组织的品种展示现场会,现场会结束后,他又开始在各地进行高产验收,这期间没有休息一天。5月27日回到合肥
参加学校统一体检,发现他的转氨酶比正常指标高出10多倍。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进行全面诊断。而当时正值“龙口夺粮”的当口上,胡承霖又是高产创建验收组组长,“验收测产是件严肃的事情,要将水分、杂质都去掉,小麦产量究竟有多少,要有科学的数据。”为了防止不科学、不严谨、不严格的情况发生,胡承霖打定主意必须场场到,看病的事被放到了一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12/15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