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火火的秧歌扭起来


火火的秧歌扭起来 ——河北省昌黎县“三歌一影”活跃乡间

  □□本报记者李杰通讯员王志勇文/图

  “饭不吃,酒不喝,不能不扭大秧歌;米不碾,面不磨,不能不看大秧歌。”日前,记者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关三街东山广场上看到,百余名乡亲扭的扭、唱的唱、玩的玩,一派红红火火的场面。71岁的当地民歌手王世杰老人说:“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俗称‘三歌一影’)已成为乡亲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扭不唱就刺挠得慌!”

  千年传承

  “地秧歌是河北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其中‘地’是田间地头的意思。据说,先辈们在生产生活中累了,就停下来扭几下、唱几嗓子,或者一边干一边唱,既娱乐了身心,又缓解了疲劳,慢慢就形成了今天的文化艺术。”昌黎县文化局副局长薛丽梅对记者说。

  “地秧歌满身都有‘活儿’。”宋庄村主任宋建亮刚30岁,是远近出了名的地秧歌新一代传承人。他说:“地秧歌特点显明,分‘妞’、‘丑’、‘’、‘公子’四个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有具体的‘套路’,花活儿挺多,叙事性较强,如《跑驴》、《扑蝶》、《打灶》、《踞缸》等。”

  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爱冬介绍:“除地秧歌以外,昌黎民歌、吹歌、皮影也深受农民大众的喜爱。全县440多个村,九成多的村庄开展了‘三歌一影’文化活动,自发或有组织的秧歌队达100多个。目前,地秧歌和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入选今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吹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娱悦四方

  “俺们演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老外们看得懂,所以在世博会上,看地秧歌的外国人最多!”去年5月,在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期间,昌黎地秧歌分室内秧歌及室外拉街秧歌两个部分参加演出,宋建亮回忆起当时场景非常自豪,说自己“越扭越带劲儿!”

  “其实建国以来,地秧歌在冀东乃至国内外都享有盛名。1953年初,地秧歌《跑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并荣获优秀奖。1956年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活动,荣获银奖。近年来,多次赴欧洲、韩国等国家、地区参加演出。”67岁的于振江是地秧歌的国家级传承人,他从9岁学秧歌至今仍然坚持演出。

  普及发展

  “扭秧歌是我自小的爱好,更是我毕生的追求,作为地秧歌的传承人,我会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下一代,让地秧歌世世代代跳下去。”提起今后的生活,于振江老人坚定地说,地秧歌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不仅要继承传统曲目,而且要在演出中不断摸索,排演新的曲目,并收徒授艺,发扬地方民间文化艺术。

  从2005年开始,该县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了两次全面系统的普查,对县域内的民间文学、舞蹈、音乐、戏曲等13个大门类120多个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其中具有较高文化、历史、科学价值的重点项目为40项。县里还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长远规划》,鼓励引导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民间艺术骨干开展传帮带活动。

  据了解,10多年来,昌黎县多次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图为宋庄村的地秧歌队在给农民群众表演节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田间地头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