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古琴大师杨青:近悦远来一行者


古琴大师杨青:近悦远来一行者

  □□蒋培玲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春秋时代,俞伯牙以《高山》《流水》觅得知音钟子期,也演绎了“摔琴谢知音”的动人故事。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古琴演奏家、著名音乐教育家杨青带着他的琴在世界各地寻找知音,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文化交流,近悦远来”。

  “雅韵华章”奏中华文化含蓄大气之美

  2006年9月26日,为纪念世界著名钢琴家、奥地利人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及中奥建交35周年,两国邮政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武汉、萨尔斯堡同时举行首发仪式。当天,杨青带着代表中国古琴艺术的“雅韵华章”国乐艺术团参加了在汉阳古琴台举行的《古琴与钢琴音乐会》首发式演出。杨青作为序曲后第一个出场的表演者,只见他头戴东坡巾、冲天冠,身穿宽袍大袖的汉服,交领、右衽,腰间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随着手势的滑动,《平沙落雁》的美妙琴声缓缓流出,观众眼前仿佛呈现一幅画: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雁鸣,雁群欲落,回环顾盼,绕洲三匝……整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借鸿鹄之远志,道出了古代逸士之心胸。

  演出过程中,杨青一直强调“雅韵华章”的表演形式,即:穿中国人的服饰(汉服),奏中国人的乐曲,体现中华文化与人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问及原因,杨青解释说:“头戴东坡巾、冲天冠,使人显得高大;礼服宽袍大袖,材质最好是真丝的,即使没有风,走起来也会有大鹏展翅的感觉,非常大气,让人感觉很自豪。”

  杨青不仅注重演奏时的着装,他还很讲究琴道——请琴、拜琴、敬香、思贤、抚琴、行礼等。而沐浴、净手、更衣、焚香等细节,更是他在每次演出前必做的事情。对此,杨青告诉笔者,其实这么做是有科学道理的:“净手,因为手要直接跟琴弦接触,手不干净直接影响弹奏效果;衣服若不宽松,演奏时很难随音乐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施展开来;袅袅上升的焚香,随着演奏者弹奏时琴与琴桌发生的微微震动,上升时的波纹会很美。”

  “古琴演奏时的一起一收、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古老中国含蓄典雅的礼节。”杨青道。

  推广古琴文化“近悦远来”多知音

  演出之外,杨青还很注重对古琴文化的推广和对优秀华夏文明的传播。许久以来,他建立的古琴教育中心,每期同时开设2个班,每班10至12个学生,其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76岁。在他培养的上千名学生中,有很多优秀者屡屡在全国古琴比赛中获奖。杨青不仅教授学生弹奏技巧,还会极其精细、透彻地给学生讲解每一首曲子,为学生讲授古琴的历史、社会地位、流传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以及古琴与诗词的关系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他还在许多社区、中学、大学设立课程,为古琴爱好者开办讲座。正是凭着对古琴的喜爱和复兴中国传统汉文化的热忱,许多年轻人被杨青所感染,积极投身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上。杨青有一个叫高静的学生,就是网上很有名的“翾儿”,一直致力于汉服的研究、制作和推广,现已成为研究汉服的行家,常被电影剧组邀请去当礼仪顾问。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杨青的“知音”。

  2010年12月4日,杨青参加中国琴会组织的新春古琴音乐会;2011年1月3日,他和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六位古琴演奏家雅集天津音乐厅,首次联袂举行古琴大师音乐会;2011年2月11日-13日(农历正月初九到十一),为纪念世界祈福大会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连演3场。今年5月1日-11日,他将受邀赴泰国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8月20日,将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古琴年活动,并举办独奏音乐会……

  古人云:仕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之侧必左琴右书。如果用花来比喻古琴,也只有“幽兰”和“白莲”能与古琴匹配。古琴作为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艺术,几千年来,一直是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在杨青看来,让大家单纯知道古琴演奏时的表层次礼仪、仪式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所追求的是通过这些礼乐让人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大气 高山 农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