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乡村旅游使我们过上好日子


乡村旅游使我们过上好日子 ——吉林省前郭县妙因寺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纪实

  吉林省前郭县新艾里乡妙因寺村,距县城50公里。过去,这里土地瘠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村集体欠外债247万元。有人形容说“种地不打粮,吃烧没着落;媳妇留不住,姑娘往外嫁”,是个远近出名的贫困村。

  2002年以来,随着查干湖景区的完善和旅游的逐步升温,为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契机。经过5年的发展,到2007年末,这个村“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村民总户数的85%,全村9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村民人均收入达7200元,是2002年前(发展乡村旅游前)的11倍;村集体不仅彻底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总资产达840万元。如今的妙因寺村,高档轿车开进了农家院,村民住进了清一色白墙蓝瓦的标准化民居,宽阔的水泥路贯通了整个村屯。当地农民流行顺口溜:红砖路,铺到家,发展旅游把财发;蓝天瓦,彩砖墙,饭店旅馆生意忙。随着《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热播,农家小院成了旅游景点。农民们深有感触地说:“是旅游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村干部们高兴地说:“发展乡村旅游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

  穷则思变——点燃了“农家乐”星星之火。过去,妙因寺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收入,而且负债累累,连村干部都选不出来。村民遇有自然灾害的年份连口粮都成问题,多数家庭一贫如洗,经常为吃不上饭而忧愁。贫困逼迫人们思考生活的出路。2002年前后,一些村民注意到在春夏季节不断有外地人来观查干湖风景,到妙因寺烧香拜佛,更主要的是这些人要在这里吃住,于是不甘于就此生活的村民便用查干湖水产、地方特产和生活必需品来接待游客,并慢慢尝到了甜头。比如村民王志夫妻俩当年穷得一年四季穿一件衣裳,贫穷使两口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后来,王志向村支书求借了50元钱,在妙因寺前摆上了货摊,卖起了香火。随着游客的增多,王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这时候的他受到了“农家乐”旅游的启发,用积蓄开起了“马莲炖鱼馆”,几年下来净赚六七十万元。

  典型引路——燃起了“农家乐”燎原之势。村里发展“农家乐”的大户在逐步发展致富的同时,积极联系其他相对贫穷的村民,在旅游旺季到来之时,主动给联系户分配游客安排吃住。其中,村民潘立辉联系13户家庭旅馆,王志联系11户,“黄老四圣湖鱼餐馆”联系9户等等。目前,以“农家乐”为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的接待户占全村总户数(302户)的三分之一以上,一次性接待住宿可达3000人,一次性接待就餐可达5000人。“农家乐”接待大户达30多家,最大户一次性可接待90人就餐住宿,初步形成了家家从事旅游经营,户户提供旅游服务的发展氛围。

  电视剧拍摄效应——农家变成了旅游景点。电视剧《圣水湖畔》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一下子使湖西村(妙因寺村)名声鹊起。接着,《美丽的田野》、《民工》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前郭县的完成,并在中央台的热播,使查干湖和妙因寺村迅速传遍四方,走向全国,产生巨大宣传效应。《关东渔王》也于前不久在妙因寺村封镜,即将在中央台播放,该村旅游的卖点更加鲜明。

  创新经营——形成了“农家乐”经营新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妙因寺村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比如农民“钟点工”的出现。几年前,村中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较少,游客多忙不过来时,便找七大姑、八大姨免费来帮工,但随着旅游饭店、旅馆的增多,旅游者数量的增加,免费帮工难以实现,“钟点工”成为稀缺资源,不仅要限时定额工钱,而且得提前预订,才能找到“钟点工”实现旅游接待。    吉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