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福建:力推“八大工程”奏响农民增收曲


  加大林下开发利用力度,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林下资源。推广林业科学套种金线莲、草珊瑚等珍稀中药材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经济林、能源树种,挖掘林地开发经营潜能,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2010年,全省完成造林228.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特别是“四绿”工程全面启动,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投入资金59亿元,植树8432万株。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林业贷款75.45亿元;其中,新增林权证抵押贷款10.42亿元,林业小额贴息贷款8.84亿元。

  农村服务业拓展工程

  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拓展农民非农收入渠道。福建省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红色旅游等资源,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看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扶持建设10个水上渔村。

  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建设改造5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3000个农家店和一批配送中心;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新网工程”建设,力争农资经营网点覆盖全省55%的建制村,生活消费品经营网点覆盖全省60%的建制村。

  不要说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武夷山、泰宁,甚至在旅游资源看起来并不占有优势的县市,比如福州郊区、泉州郊区,乡村休闲游收入,已成为2010年农民创收、增收一个新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省里整合1亿元资金,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重点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或补助;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省里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引导和鼓励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一村一品百千工程”,全省对服务能力强、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9个部级、50个省级示范社予以补助。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促进了品牌农业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2010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达10933个,销售收入达2085亿元,带动农户620万户,农户从中得到收入229亿元。3845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50亿元,其中18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929亿元,带动农户310万户。

  农民就业创业工程

  把扩大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省全年转移45万人。加强城乡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时有效地向农民发布劳务需求信息;积极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劳务对接活动;积极整合企业培训和社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定点、定岗、订单和委托企业直接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对获得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人数,分别按人均400元到16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利用全省视频会商系统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全年培训85万人次以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办各类生产基地和经济实体,有关部门在工商登记、信息咨询、规费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2010年,全省外出务工农民的人数和薪酬均有增长,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94元,同比增长416元,增长15.5%,拉动现金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数量增加,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825元,对工资性收入贡献率达59%。

  扶贫开发到户工程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继续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有效方式,全省组织实施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大造福工程搬迁力度,将农村因灾倒房户、严重危房户和地灾点整体搬迁户全部列入“造福工程”。省级财政安排2.72亿元,完成10万人搬迁。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省里安排1000万元扶贫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扶持。

  “造福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山区偏远村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和收入,而且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增收 蔬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