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尽快形成“三化同步”良好开局


尽快形成“三化同步”良好开局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 本报记者 黄朝武 何定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三化同步”是“十二五”“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一重大决策,彰显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然选择

  “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在这个节点上,中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认为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说明目前‘三化’还没同步,二是‘三化同步’的条件已经具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开门见山地说,从改革开放30年来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则相对缓慢。三者之间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不协调,一些弊端开始浮现。因此,当我们的国力已经到了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然选择。

  唐洪军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加快前两者进程,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厚的资金、技术、物质装备等保障和支撑;而加快后者发展,则可以为前两者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土地资源、劳动力和广阔的农村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发展,这符合农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加速,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更高需求,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对传统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才能应对当前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挑战。

  “因为,我们的传统农业大多还是‘靠天吃饭’,而水、耕地、劳动力等资源日益减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传统农业还有多大空间可以用来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薛少仙说,如果它们不能相互促进,农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支持,现代农业就会更加滞后,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不可持续。

  “三化同步”与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脉相承。薛少仙说,城乡二元结构既是“三化”没同步发展一个典型,也是“三化同步”的最大障碍。因此,“三化同步”必然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由市场配置各种要素、公共资源均衡覆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地方政府要投入精力发展现代农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三化同步”既是宏观的战略布局,也有具体的发展目标,即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三化同步”不仅要走好,还要加快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畲族自治县县长钟昌明认为,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化同步”需要着重解决的三个方面。国家财政应向“三农”领域以及农业大省、市、县倾斜,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欠账。他认为,农业大县可以借鉴建设粮食功能区和农业综合园区的模式,前者主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后者则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发展设施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唐洪军代表认为,过去几十年,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是土地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城市化。因此,“三化同步”需要把占农村土地主体的农民市民化,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农民的减少,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节省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有保障的新农村、新社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土地 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