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占补“双平衡”的顺利开展,衢州市成立了由农业局牵头,国土、财政、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参与的耕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全市耕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并参与对涉及耕地质量的建设项目的立项、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衢州市人大也将此作为近年来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同时,衢州还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中心和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构建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和质量评价体系,为实现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衢州市土肥站站长毛正荣告诉记者,按照浙江省有关标准,标准农田地力具体分为三等六级。如果补充标准农田质量达不到二等及以上者,就不能入“指标置换库”,这就意味着无法用作占补平衡;而即使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入库,但将来要占补平衡时,还必须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将地力提升至一等,否则也不能用作占补平衡,从而真正实现“先补后占”。
在一份衢州江山市廿八都镇补建标准农田质量报告上,记者看到,经评价这里有672亩被定为二等三级田,有1736亩被评为二等四级田,有713亩被评为三等五级田。
“这就意味着这713亩田不能够入库。”毛正荣说。
记者了解到,在衢州,为了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占补平衡,实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还作出如下规定: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在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预审时,必须提供地力评价报告和相关部门对标准农田征用、补充地块质量审核的意见;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也被列入了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6个县(市、区)都建立了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该项工程建设。
耕地质量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衢州不仅在占补平衡中重视新增耕地质量的问题,而且对因耕作习惯、大量使用化肥等原因形成的耕地质量问题也高度重视。
据农业局2008年的调查显示,全市100多万亩的标准农田中,37%有机质偏低,48%缺钾,50%缺磷,而且大量元素、中量和微量元素之间比例失调,耕作层变浅,理化性状变差。土壤酸化情况也比较严重,全市51%标准农田偏酸,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大量耕地高投入低产出,有的耕地产出还抵不了生产成本。
针对这一问题,从2008年起,衢州市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衢州市下辖的6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地力提升试验示范方,结合中低产田改造,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科学施肥和地力培肥改良技术落实到田。配合国家的相关项目,6个县(市、区)都列入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续建和巩固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220多万亩,推广秸秆还田面积160多万亩。结合标准农田建设,衢州市还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同时严格控制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实施药肥减量控害增效工程。
衢州市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左右,带来的效益也是实实在在的。衢州区莲花镇东湖畈有一个东丰粮油合作社,一共承包了3500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双季稻。合作社理事长杨红卫告诉记者,社里很多土地刚流转来时,板结现象非常严重,很多苗都是“越种越矮”,早稻亩产只有600斤左右。从2008年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补贴和指导下,合作社开始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方法,提升地力,现在早稻亩产量已经达到800斤左右。
2010年,衢州市粮食总产达到75.8万吨,柑橘总产达到62万吨,蔬菜总产达到84万吨,江山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衢州市、衢江区分别被评为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区。市长尚清认为,衢州市农业发展能取得这些成绩,耕地质量建设功不可没。他说,“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投入资金100亿元,兴建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全市耕地质量建设将依托这“两区”建设,向更大范围、更纵深领域推进,进一步推动衢州现代农业的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04/13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