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汪家堡村,看到农民宋新玉在去年6月新建的温室里忙着摘辣椒。“往年冬天,挺闲的。今年这日光温室一建,过年都得到棚里来看看。忙是忙,咱高兴,你看,今天摘的这不到100斤辣椒,一斤能卖4元,估计到5月,这一茬能卖两万多元。”宋新玉说。
宋新玉过“年”特别忙,因为他所在的汪家堡村,就是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核心区。作为国家级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在生态异常脆弱的西部戈壁绿洲上,探索如何走出干旱半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的同时,培育起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民。
浇地点鼠标
想起去年那一个多月冬灌,宋新玉觉得很幸福,他再也不用像往年一样,半夜三更爬起来看着浇地了。因为,随着滴灌设备的引入,村民们现在全靠电脑“浇”地了。“冬天半夜爬起来,风就像树条一样抽着脸,可没法子,轮着浇水,要是不起来,时间就错过去了。”宋新玉说。
这里以前是大水漫灌,费工更费水。张掖虽说有清澈的黑河滋润,但它被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茫茫的荒滩戈壁包围着,使位于其间的这片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让这片绿洲永葆生机,2009年,张掖市依靠充足的光热资源,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从此,他们告别了大水漫灌这一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粗放式生产模式,让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方式大显身手。
依靠滴灌设备,汪家堡村上马了现代化的灌溉系统。管水的人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给村里的地浇上了水。不但如此,先进的灌溉设备还可以监测土地含水量,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向监测系统发出“请求”,按需要自动灌溉。“这玩意儿,就像给农作物打点滴。”宋新玉说,往年1亩地的水费得100多元,现在最多40元。
沼气暖大棚
去年入冬以来,张掖格外冷。前一阵,甘州区连续9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6℃。这么寒冷的天气下,日光温室有再好的保温效果,里面的温度也会降低。“理论上说,如果大棚里的温度低于7℃,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影响。”甘州区党寨镇副镇长刘忠说。
像宋新玉种植的辣椒,属于抗冻性差的蔬菜,咋办?日光温室里建的小小沼气池,让他心里有了底。最冷的那几天,每天凌晨3时,他都会爬起来,打开温室里的4盏沼气灯。“灯亮上两小时,温室温度就从8℃上升到9.5℃了。温度不降,就不怕辣椒产量受影响。”
不只是日光温室靠沼气保温,在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大棚里,令农民“心怯”的手动卷帘被现代化的自动卷帘器逐步代替,悬挂于温室中的杀虫板无形中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量农业新技术正在推广使用。新技术的应用,培训了新农民。宋新玉“内行”地对笔者说,沼气能保温,还能增加日光温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
土地“手牵手”
现代农业,不但得有科学的种植模式,还得有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近年来,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使农民靠土地增收空间有限,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在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土地流转撬动起农业产业经营化新路子。
汪家堡村紧挨着甘州城,村里很多年轻人到城里务工,有的跑运输,有的做生意。2010年,汪家堡村农民付德忠以每亩600元左右的价格,一口气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到838亩地,搞制种玉米种植,进行规模化经营。地整到一块了,大型拖拉机也能开到地里了,机械化程度一下提高了。付德忠说,原来犁一亩地,小型拖拉机得用40分钟,还得掏50元人工费,现在七八分钟搞定,人工费最多28元。丰收的时候,付德忠以每亩1500多元的价格把玉米卖给了制种公司。
宋振峰朱兴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21/16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