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胜阻李华
“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扩大内需,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阻碍扩大内需战略顺利实施的主要问题,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既要扩大城市居民消费,也要积极启动农村潜在的市场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把“扩大内需”独立成篇并排在了首要位置,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因此,扩大内需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当前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顺利实施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突出的瓶颈。具体而言:第一,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近来呈上升态势。有数据显示,城乡收入比扩大到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第二,城乡消费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决定了城乡消费差距。据统计,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之比近来已上升至2008年的3.1∶1。第三,工农关系中利益差距。一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虽然逐步缩小,但起伏较大,剪刀差依然存在。二是土地价格剪刀差。长期以来,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村土地然后高价出售给开发商的方式,分享了农村土地增价。第四,城乡居民财产差距。据统计,仅住房一项,城乡居民财产差距就达10倍或数十倍。可见,“十二五”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具体来讲,一是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城镇结构体系,优化城镇的空间分布和人口规模结构,从而构筑开放有序、互补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二是城镇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镇化是创造非农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其发展必将大大增强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三是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通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乡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乡镇工业向集约化发展的“突破口”。五是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流动本身就是一所培养现代农民的大学校。一方面,城镇把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并能赋予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也推动城市文明向乡村的扩散和传播,带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实施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一,高度重视城乡平等互利、城乡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第二,走大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协调共进的均衡城镇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强大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互补,另一方面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第三,不断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重视用创业带动农民工就业,加大政府公共服务,鼓励民间投资,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机制。第四,着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半城镇化问题,一方面实现进城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另一方面要通过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身份变换,推动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农民的地域转移、职业转换和身份变换同步进行。第五,构建城乡统筹的要素集聚机制,鼓励转移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作者辜胜阻系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12/16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