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北京菜贩:摊位费涨得比菜价快


    □□本报记者曹茸张凤云

    位于北京市东四环外十里堡的民天综合市场是附近许多居民周末一定要去大采购的市场。不为别的,这里的蔬菜既便宜,又新鲜。

    民天综合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1999年建成启用,10年来都是露天经营,去年5月新建了顶棚。市场被分隔成两个部分,一边是由原来蔬菜批发市场演变成的早市,也就是菜贩们所说的“活摊”,卖一天掏一天的摊位费;另一边就是全天候菜市场,即“死摊”,摊位费一季度一算。

    普通菜贩:“挣个吃喝就不错了,还不如出去打工”

    元旦前一天,气温跌至近零下10摄氏度,“死摊”市场卖菜的老李用大棉袄把自己捂得厚厚实实,在菜摊前不停地跺脚、搓手,清晨从批发市场进的新鲜蔬菜老李用厚厚的棉被捂着,一样都没摆出来。“零下4摄氏度就不敢往外拿了,时间一长菜就冻了,冻的菜再便宜也没人要。现在我们都是在摊上挂个牌子,写上菜价,买菜的人要什么再往外拿。”

    对于蔬菜价格,长期卖菜的老李觉得波动没有往年大:“今天进的扁豆是一块五六,3块钱以下的菜占多数,我感觉就是蛇豆涨得厉害,从原来的两块一斤涨到4块了。但是总体上说,跟去年这个时候相比,大多数菜还是要便宜些。”

    老李是来自河南的农民,在这儿卖菜已经五六年了,他租了两个菜摊,在附近租住小平房。“每月两个摊位费1800元、房租600元,夏天还好点,现在基本不赚钱,挣个吃喝就不错了。”老李的媳妇袖着手走了过来,“说实在的,要不是我们年纪大、没文化,这个冬天,还不如出去打工。”

    自产自销菜贩:“跟上班挣的钱差不多”

    一位85岁的老大妈推着一辆破旧的四轮小车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车里已经放了不少的青椒、茄子。在菜市场顶头的一个自产自销的菜摊前,大妈称了两斤韭菜:“两块五一斤,在小区门口的菜市场,至少要3块。”大妈笑呵呵地说。

    大妈买韭菜的菜摊是民天菜市场的一大特色,写着“自产自销”的大红条幅格外醒目,大半个上午,菜摊前人流不断。老板娘崔大姐紧着忙活。由于生意好,崔大姐显得心情很好:“我们从天津武清来,村里就有种菜的,这些菜都是一早从农民的棚里收来,立马装车,拉到这儿用不了2个小时。我们在这里卖菜好多年了,保质保量。”

    当记者问到菜价的问题,崔大姐回答得很干脆:“没感觉涨,跟往年比反倒便宜了,就拿去年这个时候说,韭菜是三块五一斤,今年才两块五。”

    对于贩菜的成本,崔大姐也道出了自己的优势:“现在我们运菜不要过路费,‘绿色通道’一路畅通,就是油钱涨了。我们每天天津北京两头跑,也不用在北京租房,菜也是从农民手里收的,省去中间环节,成本低。一年算下来,跟上班挣的钱差不多。”

    菜价远没有摊位费涨得快,呼吁政府建公益菜场

    在民天市场卖菜五六年的老李可谓亲眼见证了菜场及摊位费的变迁:“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摊位费是500元,每年都涨,尤其是菜市场由露天的改成顶棚的,摊位费涨得更多了,现在两个摊每个月要交1800元,这还是包年的价,隔壁‘活摊’摊位费更高。现在这个菜市场卖菜的比以前少多了,很多摊位都没租出去。”

    民天市场管理人员的介绍也印证了老李的说法:“市场现有商户130户左右,比前些年少了不少,一半的摊位都没租出去,主要是成本上涨,生意越来越难做。”

    临近中午,老李这边的大部分摊位还空着。像老李一样的几个零星菜贩,都在期待着中午天气暖和点的时候出来的居民能够多些。在他们看来,之前菜价涨了一些,政府干预后降了不少,倒是摊位费一直在涨。

    记者了解到,许多菜贩都没有崔大姐那样“自产自销”的低成本优势,“活摊”虽然人气旺,但90块钱一上午的摊位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再加之每月衣食住行等开销,盈利不多。

    在采访中,不少菜贩希望记者代为呼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能不能由政府出资建一些公益性的菜市场,免费或者只收取少量的摊位费。这样菜贩的成本低一些,菜价也可以降下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韭菜 扁豆 新鲜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