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生产方式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生活方式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向,治理模式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思维模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党在农村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可以概括为“需要探索四个新机制”。
探索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面对日新月异的农村社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不适应症状。一是党组织自身发展出现不适应。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又不便利的农村,党员发展缓慢,支部后备人才短缺。二是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出现不适应。由于“村提留”被取消,又不准向农民摊派收费,村党组织缺少可控资源。三是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出现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甚至被群众戏称为“三不如干部”(讲政策不如上访户、讲技术不如专业户、讲发展不如个体户),无法引领群众共同致富。
探索增强“两委”班子合力新机制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存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村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两条心”现象。一是法律政策因素。村党支部据此认为,党是领导核心,村里事务应由支部拍板决定。二是思想认识因素。按照法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同村委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乡镇党委出于便于开展工作的现实需要,希望由其下属支部掌握村子里的主导权。三是利益因素。为了争夺对村内各种资源的控制权,村委会和村支部会形成不同派别,这就导致“两委”关系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难点。
探索落实村民自治政策新机制村民自治尚处于初级阶段,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一是民主决策难度大。个别行政村一些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大事,往往还是由村干部研究决定,甚至由村委会主任或支部书记个人说了算,致使“村民自治”变异为“村官自治”。二是民主管理渠道少。民主管理有制度,但制度缺乏执行力,缺少具体规范、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三是民主监督漏洞多。村务公开是村民监督的重要形式,一些农村却采取策略性公开,只公开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公开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探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新机制随着农村土地政策出现新变化,农民利益格局出现新调整,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一些问题和矛盾凸显出来。一是源于农村内部的传统矛盾依然存在。农村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水源纠纷、家族矛盾、宗族矛盾等这些普遍性的矛盾没有根除。二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亟须解决。比如土地承包问题,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大部分地方是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的,这种“小调整”程序简化,手续不够完备,导致一些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从而引发承包地纠纷。比如征地补偿安置,一些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但后续的补偿安置问题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5/16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