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仙桃市绿色就业通道延伸进村镇


仙桃市绿色就业通道延伸进村镇 招工求职常态化信息更对称农民更省心

  本报讯(记者何红卫孙维福)自从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延伸到村镇,湖北省仙桃市农民找工作就只剩下“省心”了。不论是在外地或是家里上网登陆求职,还是到村里找协理员或去镇上找联络员登记求职,“绿色就业通道”都会迅速启动反应程序,在最短时间里为求职人提供就业可选岗位,并负责免费提供上岗前培训。借助这条2006年开始构建、2009年正式开通的绿色就业通道,实现“洗脚进城、家门口就业”的仙桃农民已经超过4000人。

  仙桃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景岗告诉记者,目前仙桃市仅各类骨干企业就有300多家,再加上该市水产养殖业用工量日益增长,企业用工缺口每年以2万人速度扩大,招工越来越难,全市用工需求正呈现从市区向农村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不少农村劳动力由于信息不畅,不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只能舍近求远到沿海地区打工,就业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供需双方急需架设一条绿色通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仙桃市委、市政府把化解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刘新池定期听取汇报,市长冯云乔、市委常委王军娥更是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要求必须将这条就业通道延伸到村镇乃至村民小组,实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在农村编织一张动静脉贯通、毛细血管发达的农民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为实现就业信息服务农村全覆盖,仙桃市首先加强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拓展“金保工程”服务功能,开发应用专用软件,先后完成市、镇、社区、建制村之间的网络直通互接,网络主平台还按就业服务需要设置40多项子目录滚动更新,既能把国家、省、市的就业政策、企业招工信息传递到村镇,又能准确收集反馈农民求职需求,强化了绿色就业通道信息对称性。

  现代信息手段虽然快捷,但如果没有人来参与应用,只能是虚拟的摆设。在张沟镇联潭村社区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协理员宁震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流程:制作村民性别、年龄统计图表,全面掌握全村劳动力状况,只要看到绿色通道发布的招工信息,他很快就能通过电话、广播喇叭,将符合招工条件的村民召集起来,向用工企业进行推荐。他说,这种传统与现代手段结合的办法在村一级很是灵验。通过这个村级平台,2010年已有37名村民找到了就业岗位。沙湖镇彭台村三组是去年初刚搬迁入住的南水北调移民村组,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所长金学钢说,因为对移民劳动能力、求职意愿心里有数,镇级平台上刚挂出一家食品企业的招工信息,他们就一次性成功介绍了27名村民进入这家企业上班,人均月薪达到2300元。在他们看来,绿色就业通道是一项创新,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转移村组”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作为绿色就业通道的总负责人,刘景岗的体会更为深刻。他说,过去他们在“两节”返乡期间是最忙的时候,有时还要忙个吃力不讨好。有了这个通道,令人头痛的劳动部门与企业对接、到村镇招工以及农民个人求职就步入了一种常态化,避免了用工求职的扎堆、梗阻现象,显著减少了人力资源浪费。由于用工、求职双方信息互通性大为增强,现在很多在外打工者虽然人还在外地,就能轻松借助绿色就业通道的便利,提前为自己在家乡联系好了就业单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发展态势 强化 信息服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