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德州样本”


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德州样本” ——山东德州开展农村交通物流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杨志华通讯员杜守军孙国利

  “交真心服务‘三农’,通物流造福百姓”,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乡农村交通物流站采访时见到的一面锦旗。锦旗由该镇戴家口村女青年戴青青代表全村1000多农民赠送。戴青青在村里开了一个超市,自从成为村级交通物流店后,只要一个电话,村里所需要的商品就到了,不仅快速便捷,而且价格便宜。

  在德州,像戴青青这样的物流店目前已有1000多家,全市400多万农民可以像戴家口村一样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

  从“人顺其道”到“货畅其流”

  农村公路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德州”。

  2003年以来,地处鲁西北的德州市立足当地实际,居弱图强,先后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启动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累计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万多公里,建设大中桥梁800多座。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新增和延伸农村客运线路456条,新投放通村客车1000多辆,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彻底解决了全市8000多个村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起飞的翅膀。近年来,德州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物流规模逐步扩大,物流需求迅速增加。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生产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相对于城市物流产业红红火火,农村物流产业却相对冷清,物流信息滞后、物流设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农村物流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许多企业眼瞅着巨大的市场,只能望“农”兴叹。怎么办?

  2007年,山东省做出了发展农

  村交通物流的战略决策,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扩大、总结经验、全面普及”的方针,通过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力争实现城乡物流无缝对接。而德州正是这“先行试点”之一。

  德州市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始探索农村交通物流建设,着手破解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农民购物难等问题,力求做到货畅其流。

  德州市副市长翟长生告诉记者,虽然是发展中地区,但是德州在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德州是全国重点交通枢纽城市和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区位交通优越,资源丰富,商贸流通活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将其放在各类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首,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并且将农村交通物流列为全市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由行业行为全面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经过密集考察和调研,2009年6月30日,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意见》,通过有效整合“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农村客运线路等资源,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加快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市县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分别成立农村交通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

  一场从“人顺其道”到“货畅其流”的惠民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唱戏先搭台 引水先修渠

  “建设信息领域桥头堡,致力企业发展倍增器,编制数字经济泛在网,成就现代物流新引擎。”记者在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二楼数据中心墙上,四行体现中心发展目标和理念的大字非常醒目。

  这个投资3000多万元的高标准交通物流信息中心,设有德州市交通物流门户网站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专区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等3个服务平台及1个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并与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实现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德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华斌告诉记者,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只是全市农村物流建设“个十百千”工程中的基础一环。为了推动农村物流建设,德州市首先从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网络入手,全力推进“个十百千”工程,即建设1个市级交通物流信息中心,11个县级农村交通物流分拨中心,100多个乡镇物流站,1000多个村级交通物流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收入 建立健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