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德州样本”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1-05  互联网

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德州样本” ——山东德州开展农村交通物流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杨志华通讯员杜守军孙国利

  “交真心服务‘三农’,通物流造福百姓”,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乡农村交通物流站采访时见到的一面锦旗。锦旗由该镇戴家口村女青年戴青青代表全村1000多农民赠送。戴青青在村里开了一个超市,自从成为村级交通物流店后,只要一个电话,村里所需要的商品就到了,不仅快速便捷,而且价格便宜。

  在德州,像戴青青这样的物流店目前已有1000多家,全市400多万农民可以像戴家口村一样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

  从“人顺其道”到“货畅其流”

  农村公路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德州”。

  2003年以来,地处鲁西北的德州市立足当地实际,居弱图强,先后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启动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累计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万多公里,建设大中桥梁800多座。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新增和延伸农村客运线路456条,新投放通村客车1000多辆,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彻底解决了全市8000多个村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起飞的翅膀。近年来,德州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物流规模逐步扩大,物流需求迅速增加。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生产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相对于城市物流产业红红火火,农村物流产业却相对冷清,物流信息滞后、物流设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农村物流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许多企业眼瞅着巨大的市场,只能望“农”兴叹。怎么办?

  2007年,山东省做出了发展农

  村交通物流的战略决策,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扩大、总结经验、全面普及”的方针,通过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力争实现城乡物流无缝对接。而德州正是这“先行试点”之一。

  德州市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始探索农村交通物流建设,着手破解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农民购物难等问题,力求做到货畅其流。

  德州市副市长翟长生告诉记者,虽然是发展中地区,但是德州在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德州是全国重点交通枢纽城市和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区位交通优越,资源丰富,商贸流通活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将其放在各类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首,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并且将农村交通物流列为全市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由行业行为全面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经过密集考察和调研,2009年6月30日,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意见》,通过有效整合“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农村客运线路等资源,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加快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市县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分别成立农村交通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

  一场从“人顺其道”到“货畅其流”的惠民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唱戏先搭台 引水先修渠

  “建设信息领域桥头堡,致力企业发展倍增器,编制数字经济泛在网,成就现代物流新引擎。”记者在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二楼数据中心墙上,四行体现中心发展目标和理念的大字非常醒目。

  这个投资3000多万元的高标准交通物流信息中心,设有德州市交通物流门户网站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专区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等3个服务平台及1个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并与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实现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德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华斌告诉记者,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只是全市农村物流建设“个十百千”工程中的基础一环。为了推动农村物流建设,德州市首先从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网络入手,全力推进“个十百千”工程,即建设1个市级交通物流信息中心,11个县级农村交通物流分拨中心,100多个乡镇物流站,1000多个村级交通物流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禹城市农村交通物流分拨中心临时仓库,记者看到两辆标有“交通物流”标识的货车整装待发。在一个只装有两瓶药片的包装袋上,标有单号:0412,件数:1,地址:李屯老高,收货人:高顺德,还标注监督电话。禹城市交通局副局长邢志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李屯老高是李屯乡老高村,距离县城35公里,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来回一趟仅坐车、吃饭就要花37块钱左右。而交通物流车送到他们家仅收2元钱运费。

  来到平原县农村交通物流分拨中心,记者看到占地135亩的分拨中心与物流配载中心、物流信息中心、汽贸综合中心已经建成,配载中心实现了全县配载及快货转运业户集中经营;信息中心采取先进技术,实现了与省、市信息平台的联网融合。

  平原县交通局副局长王金华告诉记者,平原县通过县物流信息中心与乡镇物流站微机联网及时收集发布农村市场的供求信息,对农村需要购进的商品,联合县内四大商家及时组织货源,由交通物流公司车队或乡镇物流站及时配送到位。对农村需要运出产品,及时组织车辆进行运输,并积极帮助农民寻求市场商机,做到不让需求信息在这里受阻,不让送达时间在这里拖延,不让货物差损在这里出现的“三不让”服务规范。2010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农村交通物流配送货物6万多件,营业额超过70万元。

  真正“流”起来 持续“流”下去

  四级物流网络建成后,如何使农村物流真正“流”起来,并且持续“流”下去,成为德州市农村交通物流面临的又一课题。

  德州市一方面积极培养龙头物流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加快转型,使其快速承担起农村物流的重任。目前,德州市的禹城运输公司、齐河第三运输公司年上缴税收超过1000万元,成为全市传统货运转型的代表。同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大知名物流企业引进力度,首期引进投资280亿元的华北商贸物流城、投资13亿元的齐河盖世物流园等项目落户德州,禹城商贸港物流园、德州锦华物流园、庆云物流中心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正在施工。

  与此同时,德州市充分发挥交通物流的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加强与有关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农资、农产品营销和配送业务。德州市共有108个货运源头管理单位,这些大宗货源单位集中了全市主要大型工业企业和商贸市场。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基础上,德州市开展包厂运输、推进物流外包、经营物流信息与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有机结合,探索了交通物流发展的新途径。

  德州还努力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大力发展客运小件快运体系,有效整合全市客运线路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客运小件快运体系不宜配送的危险品、大宗物资等货物,通过县级交通物流分拨中心、县镇交通物流站组织专用车辆进行配送。所有交通物流车辆统一标识形象、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指导运价、统一社会监督,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德州创造 德州体现

  禹城市张庄镇黎济寨村,交通物流配送店的挂牌给这个距离禹城市区15公里的村子带来了现代气息,500平方米的店铺分生活用品区和农资区两个部分,上千种日用品在自选货架上整齐陈列,村民可以像在大型超市一样随心挑选商品。“有乡镇物流站及时配货送货,省大心了!”原来在村里供销社网点工作的邢庆春非常兴奋,庆幸自己加盟“个十百千”工程物流配送店。

  在平原县王打卦乡农村交通物流站,记者看到,这个物流站依托乡镇交管所、农村客运站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而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物流站负责对辖区内10个村级物流店进行业务指导,信息服务,车辆提供和配送货物等。

  农村交通物流还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进城的渠道。在王打卦乡北侯村,记者了解到,该村是西瓜种植专业村。去年西瓜集中上市时候,乡镇交通物流站通过交通物流网发布供货信息,吸引天津、河北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同时交通局积极组织运输车辆,帮助瓜农将好瓜送进大城市,卖上好价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农村交通物流发展成败在于老百姓是否能够得到实惠,老百姓是否满意。孙华斌总结了三大成效:

  一是方便快捷,降低了购物成本,有效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提高农村流通水平,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三农”的能力。

  三是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德州市农村交通物流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贾学英厅长批示:“德州市交通局进行的开拓性的工作,对各市均有借鉴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涛批示:“德州关于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做法很好,是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物流振兴和发展的举措,对全省农村物流发展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0年9月1日,山东省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德州市召开。副厅长高洪涛在讲话中说:“德州现代交通物流工作起步快、基础好、成效显著,建成的物流信息中心标准高、功能全、辐射广,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必将对德州乃至全省现代物流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德州市交通部门将把构筑全市农村交通物流体系作为工作重点,确保用2—3年的时间,使农村交通物流在‘三农’商品配送体系中的承担率达70%以上,通过完善四个层次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全市构筑统一、快捷、通畅、高效农村物流网络,真正使‘三农’生产生活物资能够‘出得去,进得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孙华斌满怀信心地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