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薄熙来说,重庆要发展,最难在“两翼”地区的脱贫致富。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决心啃掉这块“硬骨头”。这件事干成了,城乡统筹就很具体了;反之,主城和“两翼”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城乡统筹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可以说,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从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开始发力,这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智慧。
记者:其实,“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更是一项体制机制创新,是一场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上的巨大变革,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包含着“智慧经济”的话题。
马正其:是的。万元增收工程是综合性、突破性、改革性的措施,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是个考验,真正体现了“智慧经济”。这项工程比过去其它工程更深入、直接,从市到区县,再到镇乡、村组,全面推进,工作对象直接锁定到户;不再是单家独户作战,扶持产业时注重是否有大企业去带动,是否有强有力的合作社去联系农户。
比如,重庆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除市财政3年内投入100亿元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今年就撬动了上百亿社会资金投入增收工程。
尤其重要的是,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还推动了涉农资源的大整合,工作方式的大转变,组织形式的大变革,体制机制的大创新,领导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强度、社会助推力度都前所未有。
记者:学者认为,重庆的整个经济发展都将从万元增收工程中收益,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也将加快,这同样是“智慧经济”的体现。是这样吗?
马正其:黄奇帆市长曾算了一笔账,“两翼”地区有300余万农户,近1000万人,如果户均增收1万元,那将达到300亿元,“要形成300亿元的增收,未来三年,在‘两翼’地区发展林业经济,就需要产生1000亿元的销售值。”在3年内户均增收万元,就找到了城乡统筹重要的突破口。或者说,农民受益,整个社会都受益。
记者:客观地说,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完全是在负重前行。“两翼”集聚了全市51%的农村人口、80%的贫困人口,“两翼”农村人均收入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85%、全国平均水平的7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重庆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短短一年时间,农民收入如此大幅增长,实属不易。
马正其: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两翼”贫困程度还比较深。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农村与城市贫困人口,重庆3200人口中,有14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60多万低保线的城镇居民;另一方面,反映社会公平、代表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过警戒线。2009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3∶1,要用5年时间缩小到2.5∶1,把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我们就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情况下,使“两翼”农户2010年的收入实现了这样的涨幅,的确是攻坚克难。
统筹城乡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农民增收特别是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上。所以,要推进统筹城乡,就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尽快遏制住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势头。
记者:重庆把2011年作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突破年,这项工程将以怎样的姿态行进?
马正其:我们将以增收全覆盖为基本任务,以做大产业、壮大龙头、扩大销售为主要抓手,以政策支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为重要保障,着力构建产加销、农工商一体的体制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一是着力户户增收,拓宽来源渠道。二是着力产业增收,增强龙头带动。三是着力营销增收,大力开拓市场。四是着力改革增收,创新体制机制。五是着力持续增收,强化综合保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0/15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