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城文明满眼春


    ■■本报记者李丽芳

    曾看过一则报道,说广西南宁市公交车上的怪现象,人们上车都爱往车厢后面跑,因为让座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自觉行为。近日,随着中央新闻采访团深入南宁市的街道、学校、社团、乡村采访,深刻感受着融入南宁百姓生活“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正如冬日里仍是半城绿树半城楼的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满目春色。

    能帮就帮让社会更和谐

    望州南社区是南宁市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居民大多来自旧城改造拆迁户。记者走进社区,处处感受着“能帮就帮”的和谐与温暖。

    “都是一个社区的,能帮就帮呗。今天你帮人,明天人帮你,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社区居委会主任黄伟玲用朴素的话语诠释着。该社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衣食住行能帮就帮,求学就业能帮就帮,大事小事能帮就帮,能帮一点就帮一点”的“能帮就帮”活动。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凝聚人心,营造出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

    为将文明建设推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2007年开始,南宁市就以“科学发展,共促和谐”为主题,在全市广泛以建设“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为主要内容的“九大和谐建设”活动,把基层和谐建设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使文明城市建设得到深化。如今,“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已融入南宁人的血液,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

    敢做善成让生活更美好

    军转干部朱传波转业15年,3次临危受命,每次都让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扭亏为盈、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为这一切,他以个人房产为抵押,向自己的叔叔借来380万元,而在企业扭亏为盈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还钱,而是给职工兑现拖欠了数月的工资;他因工作劳累患上严重肾病,每天背着一条导管和一袋透析用的液体,坚持开会、布置工作和外出检查;他拒绝了200万元的高薪聘请,因为在他看来,“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让职工过上好日子。”

    朱传波“敢做善成”的品质,丰富和升华着南宁的城市精神。在创先争优工作中,南宁市大力弘扬“敬业守责、敢做善成”精神,推动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表示: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南宁将文明城市建设与中国绿城、和谐社会、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百姓舞台让文明植心间

    今年,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组织群众在种田做工之余登上舞台。南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吕洁说,这种发自草根的文艺大展演给城乡群众带来了快乐,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目前我们已经在1390多个乡村和300多个社区开展了1370多场文艺展演,参与的人数达80多万人次,通过活动弘扬了健康文化,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邻里团结,构建起了‘乡村小舞台,和谐大社会’的格局……”

    走在南宁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感受到文明的力量,随时可以看到一幅幅“文明的画卷”:在公共汽车上,总是有可爱的南宁市民主动为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让座;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场上,总是有一张张志愿者的笑脸;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里,总是有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南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挂满灯笼,几乎无一丢失和破损;南湖举办灯展,十万人看花灯,却无拥挤踩踏……

    南宁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荣誉的城市,文明已经融入了每个市民的行为习惯里,这座城市也因为文明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扶贫帮困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