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和顺:盘活古村 “保鲜”乡愁


和顺:盘活古村 “保鲜”乡愁

聂传清 严瑜

  

  

  和顺:盘活古村 “保鲜”乡愁

  

  和顺镇景。 康伦恩 摄

  

  编者按:中原与边地的文化交汇,农耕文明与马帮传统的历史融合,内生活力与文旅开发的两翼齐飞——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古镇和顺,正在用秀美的风光与恬静的生活展示着一条保护传统村落的康乐之路。正是一代代乡民的文韵乡情与他们每一天的日常劳作,凝聚成了如诗如歌的悠久魅力。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此诗出自清末民初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之手,描绘的正是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极边古镇”——和顺。诗中美景源远流长,在今天的和顺依然鲜活可见。

  明朝洪武年间,在屯田军户政策之下,10余万将士奉命自南京、四川、湖广等地来此安家落户,在腾冲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众多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村落。此后数百年间,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在此相互交融,更因“走夷方”的当地马帮文化传统,孕育出了别样的异域魅力。

  近年来,腾冲着力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和顺镇、界头镇分别被列为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在这座西南边境的知名侨乡,古村焕发生机,乡愁有所寄托。

  

  村村各有风情

  日暮时分,穿过高大的石牌坊,沿着石板路走进水碓村,小桥流水环绕着青瓦白墙,温婉静谧。不远处,大片田野绿意盎然,农人已经荷锄而归,几条黄狗仍在摇尾玩闹。两三名妇人端着木盆,走出河边的洗衣亭,盆里装着浣洗干净的衣物。跟着她们的脚步往村子深处走,座座民居,密密相连,错落有致,一眼可识徽派建筑的特征,仔细看去又能品出几分西方建筑的风味。

  在这座位于和顺古镇的传统村落,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历史与现代和谐共处。

  腾冲,这片“极边之地”,因其特殊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建筑各具特色、民俗丰富多样的传统村落。近年来,依托中央财政“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腾冲以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和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让众多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走在水碓村,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原汁原味。故居、宗祠、巷道,乃至洗衣亭,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古树、农田也均在保护范围之内。村民一如惯常地耕田、浣衣、放鸭。沿着山坡的石阶拾级而上,便是他们世代居住的祖屋。这都归功于腾冲对保护传统建筑和街巷肌理的重视。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在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的过程中,腾冲因地制宜,实施了村落特色保护工程。在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为古树名木建档、挂牌、砌围栏,清除竞争植物,引导村民保护村落资源,打造出固东江东银杏村、马站和睦“红花油茶第一村”等传统村落;在马帮文化浓郁的传统村落,着重对茶马古道进行修复,建设马蹄广场,再现马帮文化,修建马帮客栈;在抗战文化传统村落中,修缮抗战遗址,新建抗日纪念广场、抗日英雄雕塑和游览步道等。

  一座村落,就是一种风情。它们散落在腾冲的山间地头,拼接成一幅幅素雅清丽的山水画卷。

  

  留住“人文胎记”

  有人曾这样总结,腾冲与其他边境县份最大的不同,是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商帮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以开放性、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腾越文化”,世代追求的是“内和外顺”。同时,地处边疆、高山阻隔的地理环境又在这里形成文化的孤岛效应,使得一些在中原已经消失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在此沉淀,幸运地完整“存活”下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花 油茶 专项资金 银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