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说说嘎查的新鲜事儿


说说嘎查的新鲜事儿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草原采访见闻
本报记者 马晓刚 李昊

  春到草原,万物复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稳定,行走在西鄂尔多斯草原上,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白墙红瓦的砖房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街巷整齐划一,新建的便民超市人来人往,文化活动室里传出悠扬琴声,生动地向人们展示着新农村新牧区的新气象。

  在这里,勤劳的牧民正在积极地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

  

  种植养殖算起精细账

  今年51岁的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牧民阿拉腾瓦其尔一直是当地的养殖大户,家里有5000多亩草场,600多只羊和十几头牛。家里3口人,独生子已经在呼和浩特市参加了工作,每年卖牛羊的纯收入就有40余万元,不愁吃不愁穿,有一辆小轿车、一辆小货车。在嘎查里,他属于那种让人羡慕的“好活人”。

  可就是这个养了半辈子牛羊的“好活人”,去年突然请回来几个外地人,而且还把原来种饲草料的地种上了一些树苗,说是什么“钙果”。嘎查里的牧民对此非常不理解,纷纷说他放下舒服日子不过,找难受、瞎折腾。

  但阿拉腾瓦其尔有自己的打算。他现在的牧业生产规模已经到了“天花板”,不可能再有大的增加,今后的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

  “我才刚过50岁,在牧区还算年轻的,还有闯一闯的条件,想发展一些新的挣钱项目,没准儿能走出一条更好的路子来呢。”阿拉腾瓦其尔说。

  这两天,他和山西的果树专家在微信上详细聊了好多次,对70亩钙果和16亩油桃进行了技术咨询,现在苗木长势很好,按照专家预估,他家今年的钙果可以收入30万元左右。

  与阿拉腾瓦其尔相比,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马鞍桥村的牧民白志明就“玩”得大多了。

  他看到当地饲草料供应不足、牧民劳动强度大、养殖规模难以继续扩大等问题,在农牧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筹资500万元建起了一个牧草饲料加工厂,将玉米秸秆、柠条、苜蓿草等8种原料加工成颗粒饲料,目前能日产15吨,每吨价格是1300元。

  “算精细账,应该是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生产的一场革命。”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辛晓瑞告诉记者,现在牧民都开始认真思考养什么、种什么,怎么养、怎么种的问题了。为了更好地引导农牧民、服务农牧民,旗委、旗政府将原先每年年初召开的农牧业工作会议提前到前一年11月份开,会前派专人调研市场需求,会中请来农牧产品经纪人、外地农贸市场老板进行现场预测需求、签订合同。

  

  外出者纷纷回家乡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的时候,巴尔斯走进自家的羊棚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饮羊、喂牛、打扫棚圈……虽然现在饲喂都实现了自动化,但由于养殖的牛羊数量多,也够他忙乎好一阵子的。

  巴尔斯是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温贡牧业社牧民斯仁扎布的小儿子,今年刚刚30岁,是一个“90后”。2007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驻北京的部队里服役3年,复员后在呼和浩特市一家民营企业打工,给老板当司机。

  虽然待遇也不错,工作也不累,但是2015年巴尔斯还是谢绝了老板多次挽留的美意,决定回到家乡从事牧业生产。

  “每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养殖也能挣到大钱,自己干总比给别人打工舒心些,再说父母年龄也大了,需要我回来照顾。”巴尔斯说。

  巴尔斯现在养着300多只羊、8头牛,还种着70多亩水地,去年的牧业收入达20余万元。今年他准备结婚,女朋友是同一个嘎查的牧民的女儿,两人相约要在草原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20岁就离开家乡跑运输的儿子宋建军今年举家迁回了老家巴彦乌素嘎查,这让今年64岁的宋培智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儿子离开时还是个孩子,现在他的孩子都17岁了。这几年老宋家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年纯收入有30多万元。今年过年,老宋备了许多食物,原准备请上周边邻居好好庆贺一下儿子回乡种田放牧,由于疫情影响,只能作罢。老宋的聚会计划虽然没能实现,但一点儿也没影响他的心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草原 果树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