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地养人”与“人养地”的辩证统一


  去年常艳军包了30垧地,是按照40∶90的“宽窄行”种植的,他告诉记者:“在秋收后用专业的耙子把秸秆归到窄行里,二三年翻一次就行,不用年年翻地。‘宽窄行’种植扩大了玉米间距,增加了光照从而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一垧地产量超过了2.2万斤。

  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从2015年起改由普通种植模式向“宽窄行”种植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模式通风透光性很好,每亩可以增产10%-20%。”赵玉国说,这种转变使得玉米单产由过去的1600斤/亩提升到1700斤/亩-1800斤/亩。

  吉林省农科院耕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郑金玉介绍,他们进一步建立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条带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通过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有效解决了常规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困难的问题。

  

  秸秆还田法,遵循自然保墒肥地力

  去年快秋收时,记者在黑龙江省宾县宾安镇旭光村看到,宾县二林子农业合作社的一块秸秆还田的玉米明显比一路之隔的普通种植的玉米长得好,合作社理事长佟瑞林自豪地说:“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的方法,秸秆还田保墒效果好,解决了黑龙江地区十年九春旱播苗难的问题,出苗率高了能保产,能种上地绝对没问题。”

  说起秸秆还田的好处,佟瑞林颇有心得:“首先是秸秆的搂烧处理与春整地环节没有了,一亩地就能节约生产成本30元;其次是秸秆覆盖地表,蓄水保墒,抗旱效果显著;三是秸秆腐烂后,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作业动土少,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秸秆覆盖还田后特别是氮肥挥发量减少了,化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我现在可以降低化肥使用量在15%-20%,除草剂原来打两遍减到一遍,药也少打了。”佟瑞林说。

  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副所长冯延江介绍,在北部高寒地区,针对旱作农田地力退化等问题,黑龙江省农科院课题组从豆科作物合理轮作增氮入手,通过8年定位试验,确定了玉米-大豆年际间合理轮作种植模式,并突破了以原垄卡种为核心的配套技术体系。玉米轮作大豆,可以使大豆平均产量增加9.01%,每亩降低成本55.42元;大豆轮作玉米可以使玉米产量增加7.19%,每亩降低成本65.12元。

  辽宁省昌图县阳宇农机专业合作社在2018年采用深松整地、秸秆混拌技术,再也不用清理秸秆了。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说:“我们为减少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这种做法提高了土壤墒情,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了基础,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社员看后都非常惊讶,纷纷采取这一种植方式。”

  针对东北地区地力持续下降,科研团队采用定位试验研究方法,确定了黑土(15年)、棕壤(9年)和褐土(8年)的秸秆还田技术,明确了秸秆还田最佳方式、周期、秸秆和氮肥配合施用的最佳数量等科学技术难题,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间作展新姿,解决丰产与防风蚀问题

  间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粹。辽宁省农科院课题组在西部生态脆弱区,通过12年定位试验,建立了仁用杏-花生、仁用杏-谷子、仁用杏-甘薯3种间作种植模式。同时,针对该区域花生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农田风蚀严重的问题,通过7年定位试验,创制了多种玉米(谷子)-花生间作不同田间配置种植模式,科学地解决了花生丰产与防风蚀的问题。

  在辽宁省阜蒙县阜新镇他本村,记者实地察看了玉米与花生间作的地块,村里的种粮大户马献民告诉记者:“2018年就做了试种,玉米花生是4∶4垅种植,因为春旱原因玉米一亩地最低仍然达到1600斤,而普通老百姓最高才1200斤,花生一亩地450斤。按照一亩地玉米比正常多200斤、花生减少50斤左右,玉米一斤0.83元、花生2.4元一斤计算,纯经济效益增加100元左右。”

  辽宁省农科院栽培所所长冯良山向记者介绍:“该模式农田风蚀率降低26%-45%,土地当量比和水分当量比平均达到1.24和1.35。生产力提高的机理是能够提高光能截获量,特别是两种作物能够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光环境的改变。”

  阜蒙县是花生大县,玉米-花生间作的方式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阜蒙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雷志学在去年8月初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召开示范推广培训会,组织各乡镇的农业工作者、合作社、家庭农场到他本村观摩学习,今年准备大面积推广这个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花生 旱地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