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地养人”与“人养地”的辩证统一


“地养人”与“人养地”的辩证统一

——以辽宁省农科院为首的科研团队创新旱地耕作制度保护东北黑土地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3月1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一直关注东北黑土地保护的北方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孙占祥说:“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对我们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是个巨大的鼓舞,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将会更好地应用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中,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能总是“地养人”,如今需要“人养地”。黑土地养人,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然而,经过多年持续开发利用,黑土地已经不堪重负。要想继续“地养人”就得“人养地”,把“地养人”与“人养地”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保证黑土地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从2002年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在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相关项目资助下,在4个省区建立了7个长期定位试验站和14个试验示范点,开展了为期14年的应用基础、实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围绕提高旱地生产力这一主线,以旱地耕作制度创新为核心,攻克了东北地区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十年磨一剑,东北耕作制度区划重新定

  从1986年开始至今,辽宁省农科院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连续承担了七个“五年”旱地耕作制度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等课题40多项,建立了国家科技攻关阜新旱作试验区,研究出的“以林护地、以草促牧、兴牧肥田、以肥促粮”的生态循环体系和“阜新旱作农业之路”在全国进行推广。

  阜新市在2018年邀请辽宁省农科院重新制定了旱地农业发展规划,阜新市副市长韩学明说:“辽宁省农科院在我市研究形成了适宜的旱地种植制度,科学定位了农林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构建了林粮复合防蚀增效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有力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多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北旱作农业的主要作物种植区划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团队在长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发现不同熟期作物种植界限表现出明显的“北移东扩”趋势,并制定了东北地区全新的耕作制度区划。

  重新制定的耕作制度区划将东北地区一级区分为6个,分别是松辽平原农林牧主产区、东部山地纯林区、北部山地丘陵纯林区、呼伦贝尔农林牧结合区、蒙东辽西北半干旱农林牧结合区和沿海城乡一体化渔业主产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出了东北地区产业和优势作物发展战略优先序和技术优先序,为区域耕作制度关键技术创新和黑土地保护指明了方向。

  

  玉米“宽窄行”,透光通风提产量

  “作物的种植区划与适宜区域划定后,就要运用科学的耕作栽培方法,研究在田块内作物如何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通过科学运用宽窄行、间(套)作等创新出全新的耕作方法。”孙占祥耕耘东北旱作农业近30年,志在研究出适宜东北不同旱作地区的作物耕作栽培模式。

  按照新的东北地区旱作区划,在中部平原地区,针对玉米中密品种和耐密品种的植株特性,从调整作物田间配置入手,通过6年定位试验,确定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田间最佳配置模式和适宜种植密度,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及光、温、水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这就是俗称的“宽窄行”玉米种植法,如今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已全面推广。公主岭市君华种植家庭农场的主人常艳军对“宽窄行”很熟悉:“从1999年省农科院就开始搞小面积试验,到2004年后就逐渐多了,到2007年开始普及,2010年后面积越来越来大,全市都在用这个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花生 旱地 定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