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根甘蔗“两头”甜


一根甘蔗“两头”甜

——记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孙远辉 本报记者 常力强

  广袤辽阔的雷州半岛大地上,大片大片的甘蔗田绵延起伏。

  占地约18万亩,规划为“一园、一区、两基地”的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蔗糖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示范、品牌营销、现代服务和文旅融合互动发展为一体,打造“中国糖谷”,既种出了含糖量更高的甘蔗,也让当地农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实现了一根甘蔗的“两头”甜。

  

  科技引线串起种植加工链

  坐落于湛江市郊区的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拥有农业农村部剑麻种质资源圃、菠萝资源圃、甘蔗品种圃、红江橙采穗圃、橡胶增殖采穗圃等一系列热作品种种质资源保存区,大片的试验田是产业园兴农最为坚实的科技支撑。“科研所在为产业园提供优质种苗的同时,还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负责人刘建荣说。

  目前,曾搭载天宫2号、神舟11号上天的30株甘蔗和剑麻,正在产业园的试验田内培育。其中甘蔗种苗“广垦1号”早熟含糖量超过13%,比普通品种高了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亩甘蔗可增产蔗糖51公斤,仅此一项,有望增加4000吨的蔗糖产量。“在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高洁净的特殊环境下,进入太空的甘蔗、剑麻试管种苗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刘建荣说。

  “建设产业战略高地,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广东湛江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产业园负责人黄香武说,除了在园区加强科研试验,产业园还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了科研合作。

  在加工环节,2018年年初,国内首批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在产业园糖厂中试车间成功试产,一举颠覆140余年传统制糖工艺。作为“黑科技”之一,制糖技术更环保、品质更高、成本更低。

  “这项技术是我们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进行合作的成果,目前是全球首家采用物理制糖的糖厂。”产业园糖厂负责人张建华说,企业率先引入先进的人才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膜法制糖技术应用于现代糖业。这项工艺技术革新,不但可以推动南方的蔗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可以移植到北方的菜糖制造业上。利用该工艺生产出的白砂糖、红糖、糖浆,既实现了对甘蔗的100%利用,又满足了顾客对产品绿色无添加的需求。

  

  惠农扶农激发返乡创业潮

  曾多年在外打工的陈晓军现在已变身为产业园的新农人,流转了50多亩土地,“开启了热火朝天的新生活”。回忆起回乡种地的历程,陈晓军说,几年前遇甘蔗价格低迷,在农垦鼓励农业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下,他筹措资金16万元,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红心火龙果,确立了自己的“保主业、上副业”经营思路。经过一番搏杀,一举成了产业园发家致富的种植大户。

  陈晓军并非个例,在产业园的创建中,已有近1000名农场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回流“家门口”创业。黄香武说,为了更好帮助农民和职工响应国家政策创新创业,产业园引进中国农业银行和粤垦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最高30万元的无抵押、免担保产业贷款及免息借款;同时投资500万元探索实施折股量化新模式,利用财政奖补资金以类似优先股的形式为蔗农入股金丰糖厂,让蔗区蔗农成为股东享受“股息+分红”,项目已顺利实施2个周期,累计为8944户蔗农提供80万元的股息分红,让农户直接分享产业园惠农扶农政策。

  近两年,产业园以蔗糖作为主导产业,先后引入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近万人入园就业,实现社会总产值40.2亿元。每年培训新农人和农村务工人员近3000人次。建立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先后引导农户种植菠萝、释迦果、火龙果、嘉宝果、牛油果等77个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1680亩。同时通过种苗供应和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果蔬基地近30万亩,年创收近60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品种 种苗 剑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