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科技小院 耕耘春天


  

  种养结合,优化产业布局

  霜霉病是3月底至4月上旬对月季生长危害最大的病害。“特种花卉科技小院提早进行了指导,在温室管理上要做好通风、控制湿度,并将在什么时段进行排湿旋风、怎样进行控温的具体措施教给我们。”辽阳市俊德月季合作社理事长周俊德介绍,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科技小院服务团队与他们密切沟通,跟踪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辽阳市太子河区望水台乡上王家村已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绿花月季种苗专业繁育基地,并逐渐向周边辐射发展。

  特种花卉产业专家服务团团长马策向记者介绍:“我们围绕盆栽花卉冬春季养护中的病害防治、整形修剪、花期调控、肥水管理和设施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配合企业对受疫情影响的部分盆花产品调整生产计划、错期上市,降低疫情对生产和销售的影响。”

  科技小院给农户提供新的种植模式并推广,在项目实施中坚持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用地和养地结合,在项目区内大力推广了立体种植(草莓)、林下经济(道地中药材)、稻蟹(鱼、鳅、小龙虾)共生等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新型农作制度和种养结合创新模式。

  单纯种植水稻的收益有限甚至亏损。“一亩地的租金就要1000元,这几年水稻价格还下降,种水稻根本不挣钱。如何不让老百姓吃亏,还能让水稻增值,我们尝试在稻田里养小龙虾。”灯塔忠信淡水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忠信说,起初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成,在淡水渔业专家服务团的帮助下,小龙虾育苗取得突破,解决了龙虾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去年试养了10亩,一亩地收了将近150斤,亩效益达3000元,虽然水稻减产了,但是品质高了,售价也高了,今年准备大面积推广。

  淡水养殖科技小院开展了小龙虾、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及稻田(小龙虾、台鳅)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共繁殖小龙虾苗种100万尾、大鳞副泥鳅水花苗种5亿尾,在辽阳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示范稻虾种养25亩。特别是小龙虾人工繁殖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全省的空白,而且为辽阳市乃至辽宁省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辽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杜振宇说:“科技小院优化调整了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内部之间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格局,有效地推进了辽阳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主体的建设。一批精品特色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淡水鱼得以优先发展,并初见成效。”

  

  改善生态,发展绿色农业

  “受学校、大食堂等尚未开业的影响,现在鸡蛋销售行情不理想,处于亏损运营状态,科技小院帮助我们销售部分有机肥。非典与禽流感我们都经历过,挺过去就好了。”灯塔聚源禽业有限公司经理付振歧说,在科技小院的指导下,公司已经做好了鸡场的防疫工作。

  灯塔聚源禽业有限公司在铧子镇形象村有一个蛋鸡养殖基地,养了6万只鸡,每天有10吨鸡粪需要处理。辽阳市与省农科院进行科技共建后,专门成立了禽粪加工科技小院,他们介入后引进发酵技术,自己开发菌种,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把鸡粪变成了有机肥。付振歧对科技小院的工作相当满意:“原来基地真是‘脏乱差’,经过处理后环保测评也合格了,还形成了循环经济。”

  针对企业现有的畜禽粪便无法合理处置,长期堆放于厂区地面,严重污染大气、水、土地的问题,禽粪加工科技小院通过对项目区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保证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高效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两大系统的良性循环。

  禽粪加工产业专家服务团团长何志刚介绍,该技术还能增加企业的利润,生物有机肥关键是功能菌在有机肥载体上的定植及扩繁,通过引进高效多功能生物菌剂,实现有机肥到生物有机肥的产品升级,提高企业利润,“按照年处理2000吨禽粪计算,原销售价格为650元/吨,升级后销售价格可达1000-1200元/吨,预计每年为企业增加销售额70万-110万元。”

  科技小院有效推进了辽阳地区的农产品绿色安全标准化生产,10个科技小院重点实施的水稻、淡水鱼、食用菌、蔬菜、草莓、不老莓、特色花卉等产业均实现了绿色标准化生产。

  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表示,今年将按照辽阳市政府对各产业发展的需求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情况,早谋划、早准备,为各服务对象制订春耕计划。继续开展远程技术培训与指导,及时沟通,保障技术及时落实。一旦疫情解除,各小院马上赴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处理 花卉 蔬菜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