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坚守二十二年做一杯好茶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横山家庭农场:

坚守二十二年做一杯好茶

本报记者 吕兵兵 蒋欣然

  “再过几个月,农场的新产品‘野茶’就要上市了。”日前,在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后横山村的横山家庭农场,负责人梁茂连告诉记者,“为了培育这个新产品,大家前后忙活了两年,品种选择、土壤检测、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上的都是新科技。今年先试种50亩,来年再扩大一倍,估计明年能为农场增加十几万元的收入。”

  谁能想到,记者面前围绕种茶侃侃而谈的梁茂连,1998年嫁到后横山村时,一度是村里公认的“地都不会种的‘外来媳妇’”。如今,成为家庭农场主的她,已是四里八乡最会种地的“巾帼能人”:茶园发展到500多亩,成了涵盖品种选育、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品销售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

  小店镇副镇长王永条颇多感慨:“横山周边一直有种茶的历史,镇上很多人都种过茶,但是种茶费时费力收入还不稳定,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没想到,后横山村梁茂连一家坚持了下来,而且越种规模越大,越种销路越好。能吃苦、善学习,还有闯劲、有想法,梁茂连这个家庭农场主,真是不一般。”

  

  承包茶园、学习炒茶 专业技术为农场奠定基石

  从沂蒙山走出的梁茂连,身上有着这片热土所赋予的韧劲。1998年,18岁的她并没有听从长辈的话留在临沂市罗庄区老家,而是远嫁到后横山村,并毅然决定跟随当时在日照做生意的憨厚丈夫回乡生活。

  丈夫的地毯厂因经营不善,欠下万元债务,再加上婆婆病重在床,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梁茂连的肩上。“既来之,则安之,没什么困难能压倒我们夫妻。”梁茂连的坚强与乐观是丈夫王佃卿最大的安慰。

  婚后的第二个月,夫妻俩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了22亩茶园。从那时起,夫妻俩起早贪黑,管理茶园。可谁曾想,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茶叶,因为炒茶时掌握不好火候,白送都没人要。

  “茶园是最后的希望,无论多难,都得咬牙撑住。”炒茶讲究工序、火候,梁茂连不懂,便从城里请来个老师傅。“老师傅炒茶时,俺两口子就站在旁边看,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其中的关键步骤。”那时,炒茶师傅每天收120元的学费,3天后,俩人便再也凑不出给老师傅的工钱。

  于是,夫妻俩决定照着老师傅教的工序,自己试验。“买不起砖瓦,就用油纸当顶棚,捡来的土砖垒墙基。那半个月,丈夫采茶,我负责炒。晚上回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胳膊上到处是烫伤。炒好的茶也不卖,白送给村民喝。”梁茂连说。

  1998年6月,经过近半个月的试验,梁茂连终于炒出了让村民满意的好茶,他们又赶忙将这批茶叶寄给老师傅。时隔多年,梁茂连还记得师傅品茶后说的话:“这么快就能摸索出门道,炒出入口清香、回味甘甜的好茶。别说,你干这行,还真有天赋。”在村民和师傅的夸赞声中,梁茂连终于看到了希望。这一年的春夏很短,她却很忙。

  

  网上营销、南下取经 前沿思想为农场保驾护航

  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这些品质在梁茂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她还有着灵活的头脑和超前的思维。

  “我们已经能够炒出好茶,可单靠对外搞批发,定价权都在茶叶贩子手里,自己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2003年,刚刚适应了“农村妇女”这一角色的梁茂连,又决定变身“营销达人”,带着自家的茶叶进城跑市场。

  “批发市场和超市都是老路子,行不通,俺就觉得很多企业需要长期购茶,他们也是从市场上买,咱直接找上门,说不定能成。”就这样,2003年起,梁茂连一家一家上门跑,不畏冷眼,百折不挠,短短3年时间就积累了上千名客户。

  当年3月,梁茂连又觉着网上卖茶是个新趋势,就买来电脑,自己摸索着注册了网店。没想到,网店的经营收益喜人,当年就把买电脑的钱挣回来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营销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