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牢记嘱托勇担当


  在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跑前跑后,一方面要指挥村民做好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农户管理春季苗圃。2014年在老支书和村里百姓要求下,32岁的代玉建放弃外地的生意,回到老家当了党支部书记。上任不久,他拿出100多万元建了村“两委”办公楼,修了主干道。然而,村民却说他是“飞鸽牌”干部做法,不接地气。

  代玉建意识到乡亲们是想让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村民手里有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于是代玉建就开始带领村民创办农业合作社,搞种植、推养殖,发展林下经济,很快便得到群众的认可。终于,在2017年3月,代庄村随兰考一道摘掉“贫困帽”。脱贫之后,代玉建也未松劲,他认为,“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

  在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已脱贫户余新芳正忙着在田间移栽蔬菜苗。南朱营村第一书记杨波前来询问她,家里有没有需要解决的事情。“村里谁家有难处,扶贫干部一准儿就来了,出主意、想办法,就跟自己家的事一样。”余新芳感激地说。如今,她家就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靠种菜脱了贫、致了富。

  南朱营村的扶贫干部只是河南扶贫干部的一个侧影。据了解,河南全省有50多万名帮扶干部长年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进村入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打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真心换取真情。

  在杨波、代玉建等一批帮扶干部的努力下,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河南正式批准卢氏县、淅川县等14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全省累计实现651.1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9年底的0.41%。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五级书记抓脱贫’抓铁有痕,‘1+N’政策体系踏石留印,产业扶贫等14个重大专项握指成拳。坚持脱真贫、真脱贫,标准从严,考核从严,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全省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介绍。

  既要保水质,又要战贫困,淅川县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短中长”三线结合的生态种植扶贫发展道路,10多万名农民吃上“生态饭”。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表示,淅川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虽然摘帽了,仍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确保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全省贫困县摘帽后,还面临着35万人脱贫和52个贫困村退出的任务,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史秉锐说。为帮扶特殊贫困群体,上蔡县推行了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平舆县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

  春日的暖阳下,在新密市米村镇杨树洼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路旁的绿化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蓝砖灰瓦式的居民房屋,一派盎然生机。“以前我们村有个采石场,一刮风就尘土飞扬,生活污水肆意横流,环境整治后,户户‘改厨、改厕、改浴’,铺设了下水管道,现在走在村里,感觉和逛公园一样,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对比往日,村民王山林感慨万千。

  杨树洼村的变化,源于新密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开展的“四改”工程,即改厕、改厨、改浴、改污。新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福安介绍,全市构建“1+5”污水治理体系,即“污水处理管控运营中心+城区、镇区、新型社区、行政村、居民点五级厂站点”,全市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域覆盖;探索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中心等,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优势。河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85%的县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完成改厕305万户,成功创建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为标准的人居环境示范村1287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在美丽环境中实实在在受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处理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