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聊聊咱这一年的收获


聊聊咱这一年的收获 本报记者 韩啸

  

  

  

  

  许玉文说,他最喜欢骑着摩托在山里穿行的日子。

  1月21日凌晨1点多,许玉文驱车2000多公里,从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友谊关回到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王封村,一年的“漂泊”告一段落。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试水农产品电商的人,除了香港和澳门,许玉文跑遍了全国。“以前哪年都要跑个10万公里,本想着去年开了店能稳定点,可还是闲不住。”29岁的许玉文有着和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

  “这趟我们到了友谊关,322国道的终点,在那里的水果批发市场还遇到了我的微博粉丝。”言谈间,许玉文把此行背回来的青芒抛起,又稳稳接住。他在漂泊和坚持中收获着成就。

  

  从骑自行车收货到“打飞的”搜货

  “可能骨子里就是创业的命。”从小在粮食局大院长大的许玉文对“米面粮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以全校前五名的成绩考入高中,但由于痴迷互联网,辍学去电脑城打工,最后成了编程高手。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将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许玉文对一位英国科幻作家的这句话深信不疑。在他看来,农产品电商就是这种存在。他说,信息不对称让山区农产品销路闭塞,农户毫无议价权。以太行山区常见的山杏为例,市场上每公斤6元左右的价格往往被收购商压到1.5元,许多农民不愿意出售,最后都烂在地里。2014年前后快速崛起的电子商务成为破解山区农产品销售难题的“革命性产物”。

  2014年,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后,许玉文和几个小伙伴注册了“许家农园”商标,开了个淘宝店。从店面设计到后来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许玉文都亲力亲为。“互联网”与“农业”的相遇,成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刚开始,他骑着父亲送的“二八大杠”,在王封村周边收购山货,土鸡蛋、山楂、柿饼、怀菊花等特色产品被搬上了网店。后来,收购区域扩大到焦作周边县市和山西晋城等地,他们绘制了太行山区的农货地图,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很快,“许家农园”将目光投向全国。“3月在泰国考察榴莲,9月到吉林长白山买人参,12月去辽宁丹东代发草莓……”许玉文和伙伴们对各地特色农产品如数家珍。

  

  把原产地的好产品引到家门口

  2018年末,在“路上”奔波了四年多的许玉文,对生鲜农货的供应链有了独到的理解,尤其是对焦作市场的观察,让他觉得是时候把线上、线下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了,“生鲜消费最终还是要回到社区,回到家门口。”

  原产地的水果经过五六道经销商的分选,真正高品质的水果几乎到不了焦作这样的四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和社交网络的成熟,带来了生鲜供应的风口。他拿出自己40余万元积蓄,又拉来外部投资80多万元,在焦作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开办了“许家农园——一起拼”店铺。上下两层的店面,一层作为“前置仓”和水果店,二层作为“水果主题餐厅”,通过拼团、社交电商的形式刷新着焦作市民对生鲜消费的认知。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产地,货源跑得多。”将原产地和市民的日常消费场景直接关联,许玉文团队认准了这一点。他们在“焦作映像”等平台发布“团长”招募文案,不到一个月,全市70多个小区都有了“团长”,“前置仓”也从市中心的一家变为四家,“社区团购”初具规模。

  “漂泊”多年的许玉文对“原产地”始终怀有执念。年前的这次崇左之行就是为了找原青芒原产地,“那边的青芒是真好,口感、甜度都很好,价格只有内地的一半,年后就要做一个青芒的‘爆品’”。

  

  把许多“不容易”变成“很值得”

  线上、线下团队日臻成熟,许玉文反倒更忙了。2019年,去陕西渭南找猕猴桃、酥梨,去西藏拉萨找牦牛干,到中越边境找腰果和青芒……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许家农园”出山进城,许玉文跑得很带劲。

  谈话间,许玉文的母亲韩永香端着刚炸好的牛肉丸子、小酥肉走进屋,“年味”四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米 菊花 榴莲 山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