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本报记者 韩啸 整理

  编者按: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大量精英人才集中涌入城市,农村本地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匮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碍之一。如何吸引、带动有能力的青年人返乡创业,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培育新型农民队伍成为难题。近日,一场“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柯炳生,全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路亚洲,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静等围绕“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打造乡村活力引擎”的议题展开对话。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柯炳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说明人才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业态创新等形式,最终所有创新还是要着落于人才上。

  中国农业的未来大概可分为5种基本模式:规模化大田种植业、设施园艺业、集约养殖业、特色种养业、休闲度假农业。围绕这些模式,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可大致分为三类:带领农民干的、帮助农民干的和自己独立干的。其中第一类最关键,主要包括两部分人:一个是明星村的带头人,一个是涉农企业家。帮助农民干的,有农业科技人才、作业服务人员、农村电商人才等;自己独立干的,主要就是新型职业农民。

  不久前我在广东佛山考察了四个典型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集体资产多且管理地好,村民收益多。四个村书记都是成功企业家或有企业家的背景。在被问及企业家当村支书如何规避腐败风险时,地方领导解释佛山的村集体资产主要是房地产,资产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很高,全部联网、手机随时可查,这样腐败就难以发生。关键是这些村支书已经积累了一定个人财富,他们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加上经营管理能力强,往往能带领集体经济扭亏为赢,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惠及群众。

  路亚洲:对乡村振兴未来的实施来说三类人才必不可少:第一类是优秀企业家。目前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我们应着眼未来,培养对农业产业有深刻洞察力、又有扎实商业理论基础的农业企业家领军人才。一个农业企业家领军人才可以带动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形成各种要素的有效聚集,比如土地、人才、资本的聚集,目前已经有不少通过企业孵化的例子。

  第二类是农业创业创新人才,不只是原先搞农业种植的人才,要有更多创新人才投入乡村发展,让他们在“三农”领域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第三类,像城里的白领、部队返业的军人,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市场经济比较熟悉,因为乡情等因素选择农业。

  一家互联网公司副总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他辞职后回湖南老家搞起了小龙虾养殖。由于水域面积很大,每隔几个小时就要给小龙虾喂一次饲料,但村里的年轻劳动力都到城里,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于是这位副总根据“无人机”的原理就尝试做个“无人船”出来,他组建了三个人的小团队:一个研究无人操作、一个研究饲料、一个搞工程机械,三个人花了两个月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无人驾驶的“撒饲料船”,现在已经注册了专利。

  类似于这样的跨界人才进入农业,会激发很多新商机,优秀的人才往往可以把产业间的界限打通。

  

  如何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柯炳生:从短期来看,是培训、选拔和引进。培训的主要人群以新型农民为主,包括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初高中毕业生等各层级。选拔培养主要针对村带头人。一些地方领导应当到农民企业家中发掘人才,动员他们回来当村书记、带头人。

  中期是立足于大专院校的培养,即以“三农”领域为主要方向的科班、高等教育,输出专业型人才;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要依靠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8%多一点,而美国超过80%的农民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不利的因素,并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如果文化程度达不到,很多想法都难以实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园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