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还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头排查形式主义问题。许多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一线,不打招呼、不层层陪同,随机访、暗访已成为常态化的调研方式。
硬杠杠硬举措得到落实,基层更有获得感。
“今年我参加的会议数量至少减少了一半。开会全是干货,上面任务布置明确,下面听得真切。”辽宁省凤城市蓝旗镇党委书记刘晓达讲出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会议少了,讲实事了;套话少了,效率高了。”对于和刘晓达一样的基层干部来说,这正是一年来日常工作发生的最大变化。
一组组数据,正是变化的真实写照: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文数量都比上年减少30%以上,文风会风进一步改善。省区市文件和会议平均压缩39%、37%,中央和国家机关分别压缩39%、33%。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近900项大幅压缩至96项,实际开展88项。
同时,中央组织部牵头梳理并清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省区市“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对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进行集中清理,拟取消幅度都在50%以上。
“之前每天至少要做一篇微信公号文章,差不多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忙的时候半天时间要花在微信上。”浙江长兴县林城镇宣传干事朱鑫辰的遭遇,是不少基层干部共同的烦恼。本应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微信、政务APP等现代手段,反而压得干部们“喘不上气”。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清理整合各类政务APP、微信工作群,反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广大基层干部从手机上“松了绑”,“感觉手机拿着都变轻了”,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进村子、社区,和群众面对面交流。
精文简会动了真格,基层干部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来自全国基层观测点的蹲点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当地收到的上级文件和本级发文平均减少31%,本级召开的会议数量平均减少35%,接受的督查检查考核下降52%,基层干部们“被挤占的时间又回来了”。
采取切实措施激励担当作为,干部焕发精气神。
对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南塘村支书钟国梁来说,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他被选拔为南塘镇党委政法委员。
“这是组织上对我们这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肯定和激励,我们一定继续努力,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钟国梁坚定地说。
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为干部不敢担当作为扫除障碍。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为担当者撑腰鼓劲。
2019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街道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谭忠林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有关他接受企业吃请赠礼等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终于得以澄清,原来是曾被他依法整治的企业怀恨在心,蓄意打击报复。
“感谢组织及时还我清白,让我卸下包袱、轻装前行。”谭忠林说。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干部争当攻坚克难的实干家。
从中央纪委组织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到中央组织部出台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关具体措施,基层干部卸下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治理能力再提升。
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基层带来全新气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在有些地方,这样的工作导向已蔚然成风: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
减下的是负担,增加的是能力。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红花社区居委会主任姚秀玲的名字,如今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微信运动步数榜的前几名。“基层‘包袱’轻了,我们的工作干劲更足了,每天都在各个小区间奔波忙碌、解决问题。”姚秀玲说,在一线为群众纾困解难,心里更踏实,更有成就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15/34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