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医养联动”破解养老难 本报记者 李庆国 芦晓春
平谷吉祥老年公寓的医务人员为老人体检。
开栏的话 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半年后,来自北京、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重庆、贵州、西藏、陕西、甘肃14个省(区、市)18个案例脱颖而出,内容涵盖农村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留守儿童关爱、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为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本报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实地采访,现开设“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范例”专栏,陆续刊出各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探索实践的深度报道,以飨读者。
当前,随着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会资源调配困难、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等问题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如何让广大农村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在全区现有的39家养老机构和41家养老驿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出6种医疗与养老的联动模式,形成区镇村户4级医养联动体系,破解医养工作难题。
“医养联动工作是大德政,关乎每个家庭,弥补了养老机构无医疗的结构性缺陷。做好医养联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也是我区的民生重点工作。从目前的医养联动工作来看,决策正确、推动有力,形成了平谷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平谷区副区长徐素芝说。
瞄准体制机制“痛点” 打破医养分割的制度藩篱
平谷地处北京最东部,因种植大桃而声名在外,也是北京的农业主产区,农业人口达1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4%。近些年,平谷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流出,农业劳动力年龄总体偏大,农村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据统计,2018年平谷区老龄化率达22.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失能失智老人。另一方面,平谷全区38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6082张,然而实际收住2373人,入住率只有39%。
大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已有的资源却白白浪费。实现医养联动首先就必须打破制度的藩篱。为此,平谷区通过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瞄准“医养联动、部门贯通、资源整合、机制协同”的目标,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
一方面,成立了平谷区医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挂帅任组长、两个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由24个委办局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卫健委主任和民政局局长担任,负责医养联动的日常工作。
另一方面,医养联动工作由医疗牵线,政府协调、统筹、整合、联动全区10个部门,涵盖“老、病、医、养、学、乐、保、康”等八个方面。
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激发和释放了实践的创造力。目前,平谷区形成了卫生院开放医养联动病房、卫生健康委接管养老院、医疗机构入驻养老机构、“互联网+医疗”、医疗机构入驻社区养老驿站、医护到家服务居家养老等6种联动模式,构建了医养家庭、医养驿站、医养院及医养联动医院和医养中心的4级联动体系。6种模式和4级体系实现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一网全覆盖,基本上破解了平谷医养工作难题。
医疗与养老“结对” 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服务
“在老年公寓就有医护人员为老人看病,还能建立健康档案,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自从吉祥老年公寓有了医务室,有医护人员入驻为老人诊疗,而且还能使用医保,李兰香老人的家属激动不已。
今年76岁的李兰香是顺义人,3年前患脑梗瘫痪在床。家人无法照顾,多方打听咨询,最终将老人送到平谷峪口镇吉祥老年公寓,但老人需要定期到顺义区医院更换尿管和胃管,长途跋涉、频繁的就医以及烦琐的诊疗环节让老人和家属疲惫不已。
2019年7月中旬,峪口镇云峰寺村卫生服务站入驻老年公寓。自此后,这里的120余名老人不出门就能轻松看病买药,让老人们可以在公寓里安心养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09/34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