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做强农业“芯片” 机遇挑战并存


做强农业“芯片” 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种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本报记者 祖祎祎

  回顾2019,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对于中国种业来说,收获颇丰。品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侵权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断加强、企业在种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这一年,参与种业的不同主体都感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展望202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导,加快种业现代化势在必行。自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统称《负面清单》)发布后,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种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种”为“中国饭碗”奠定坚实基础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暨南繁硅谷建设工作会议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跨越,从源头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强化品种资源保护,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引导“产学研”紧密衔接,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深化种业权益改革,有效激发了各方面育种创新活力。

  自2014年启动以来,国家重大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已进入第六个年头。集中力量办大事,六年来,节水抗病小麦、籽粒机收玉米、高产专用大豆、优质水稻等特色优质品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品种更新换代进入“提速期”。

  如今,大豆亩产“400公斤可复制,300公斤成常态,200公斤大面积”的目标已经实现,良种攻关不仅初步保障了食用大豆安全供给,更让“中国豆”积累了面对国际竞争的资本;强筋弱筋、抗旱节水、抗赤霉病等小麦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的面积越来越大,品种区域布局越来越合理,截至目前,小麦攻关单位育成品种年收获面积在1亿亩左右,约占全国总面积30%;玉米良种选育上,涌现出了一批可与国外品种抗衡的新品种,籽粒机收玉米攻关注重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打通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杂交稻等品种走向世界,国外种植面积已超1亿亩,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作出了中国贡献。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育种工作者的付出和坚守。如果说良种攻关是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的“加速器”,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育种者科研成果的“保护伞”,让品种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法律“撑腰”。

  去年,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迎来20周年“纪念日”。迄今为止,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回顾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历程,涌现出一大批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

  经中央批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于近日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50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获奖并授予证书,其中既有育种者、测试者和管理者,也有生产经营者及用种大户等,涵盖农业、司法、知识产权等行业。走过20年,正是这些先进典型为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奋斗和付出,才让种业创新之花绚丽绽放。

  在合作模式创新、育种机制创新和品种创新的不断推进下,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由2010年的9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也达到70%以上。

  种质资源是种业核心竞争力的“芯片”。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体系已初步建成,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50万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抢救收集各类资源29763份,其中85%是未入库品种。建成了北京鸭、五指山猪等3个国家级保种场,8个活体资源保种场和世界最大体细胞库等。去年,国家种质资源库正式启动建设,新库长期保存能力达150万份,届时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种子银行”。这些种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体系和平台建设将为农作物畜禽突破性新品种的培育和种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将对于我国加快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提升资源创新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玉米 种质 小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