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4.施肥结构不平衡:“三重三轻”问题突出: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重氮肥、轻磷钾肥。
5.施肥方式较落后:传统的撒施、表施占主导地位,机械施肥、精准施肥占比仅30%左右。
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除草的重要措施,但随着气候变化、栽培方式的改变,病虫草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强。另外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在以下方面还要持续努力:
1.促进病虫草害可持续治理:针对多、频、重发的态势,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易造成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药越打越多、靶标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和利用天敌,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草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不科学、使用不合理,易造成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管”的制度保障,“产”的过程控制,更需要“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突破。
3.促进农业节本增收:农业产业效益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特别是劳动力、物化成本的增加。施用农药需要大量人工,过量施药更使成本增加。如蔬菜、苹果的农药使用成本均比2002年提高90%左右。需要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出省工省时省力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4.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左右,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特种药肥是什么 自农药新条例实施以来,对农药“管”的制度,“产”的过程,愈加严格,产业升级愈加明显。对农化企业来讲,在守法规范的基础上,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尤为重要。
基于农业产业模式改变、环保要求、土壤修复及省工省时省力的需求,兼有农药及肥料功能的农业生产资料小品类——特种药肥,应运而生。
特种药肥,是指在取得农业部颗粒剂(或水剂)农药登记证以后,以“生物刺激剂(矿物源腐殖酸、矿物源黄腐酸、动植物多肽、氨基酸、海藻酸、壳聚糖、生防菌等)+中微量元素+土壤调理成分”作为主要载体生产出品,通过精准施药(撒施:穴施、沟施;种肥同播;滴灌、冲施等)方式使用,旨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的农药兼肥料产品。特种药肥的概念最早在2014年由标正公司提出。
1.形态及载体、使用方法:
传统药肥是在农用复合肥料外面包覆农药成分或将复混肥料与农药进行简单混合而成的药肥混剂产品。由于载体是不同氮磷钾配比的复合肥或者尿素等,因此传统药肥一般都是固体的颗粒剂。传统药肥的营养配比相对固定,但是不同作物需肥情况却差异很大,导致其施用精准度较低;施用方法都同大肥料一样按照传统的使用方式如种播、撒施等方法使用,其肥料及农药利用率都较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6-04/26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