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特种药肥:一个正在走火的新品类!?

网友投稿  2018-06-04  互联网

  2015年2月17日,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农资战线从业者们指明了持续的土壤修复、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未来农业产业之路。


特种药肥的必然性

  2017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5800余万吨,同比下降4%;化学农药原药产量250余万吨,同比下降4.5%。化肥和农药双双提前完成零增长的目标。

  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未来很长时间还离不开化肥和农药。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施用化肥对粮食增产贡献在40%以上,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亩均施用量偏高: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8公斤)左右。

  2.区域化施肥不均衡:东部、长江下游和城郊,蔬菜、果树等高附加值作物过量施肥普遍。

  3.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4.施肥结构不平衡:“三重三轻”问题突出: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重氮肥、轻磷钾肥。

  5.施肥方式较落后:传统的撒施、表施占主导地位,机械施肥、精准施肥占比仅30%左右。

  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除草的重要措施,但随着气候变化、栽培方式的改变,病虫草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强。另外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在以下方面还要持续努力:

  1.促进病虫草害可持续治理:针对多、频、重发的态势,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易造成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药越打越多、靶标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和利用天敌,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草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不科学、使用不合理,易造成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管”的制度保障,“产”的过程控制,更需要“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突破。

  3.促进农业节本增收:农业产业效益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特别是劳动力、物化成本的增加。施用农药需要大量人工,过量施药更使成本增加。如蔬菜、苹果的农药使用成本均比2002年提高90%左右。需要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出省工省时省力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4.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左右,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特种药肥是什么

  自农药新条例实施以来,对农药“管”的制度,“产”的过程,愈加严格,产业升级愈加明显。对农化企业来讲,在守法规范的基础上,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尤为重要。

  基于农业产业模式改变、环保要求、土壤修复及省工省时省力的需求,兼有农药及肥料功能的农业生产资料小品类——特种药肥,应运而生。

  特种药肥,是指在取得农业部颗粒剂(或水剂)农药登记证以后,以“生物刺激剂(矿物源腐殖酸、矿物源黄腐酸、动植物多肽、氨基酸、海藻酸、壳聚糖、生防菌等)+中微量元素+土壤调理成分”作为主要载体生产出品,通过精准施药(撒施:穴施、沟施;种肥同播;滴灌、冲施等)方式使用,旨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的农药兼肥料产品。特种药肥的概念最早在2014年由标正公司提出。

1.形态及载体、使用方法:

  传统药肥是在农用复合肥料外面包覆农药成分或将复混肥料与农药进行简单混合而成的药肥混剂产品。由于载体是不同氮磷钾配比的复合肥或者尿素等,因此传统药肥一般都是固体的颗粒剂。传统药肥的营养配比相对固定,但是不同作物需肥情况却差异很大,导致其施用精准度较低;施用方法都同大肥料一样按照传统的使用方式如种播、撒施等方法使用,其肥料及农药利用率都较低。

  特种药肥是以生物刺激剂类物质作为载体,包括矿源腐殖酸、矿源黄腐酸、动植物多肽、氨基酸、海藻酸、生防菌等等,可以对植物的自然过程起到刺激的作用,包括加强/有益营养的吸收、营养功效、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提升等等。根据需要可以加工成固体或液体形态,既可以作为颗粒剂的载体,也可以作为液体剂型(如水剂)的载体,同时可以更方便的添加植物所需的各种中、微量元素,因此特种药肥既有固体颗粒剂,也有液体水剂。特种药肥,都是针对特定的病虫草害,特种药肥中的固体颗粒剂除过传统的种播、撒施之外,更多的是在作物植株局部沟施、穴施、条施、垄施;其液体水剂除冲施之外,更多的是滴灌。所以特种药肥的质量更稳定、施用更精准、肥料及农药利用率更高。

  另外,传统药肥使用过后,主要突出的是肥料(大肥)的功效,以农药的功效为辅,因此主肥副药;而特种药肥一方面突出生物刺激剂及中微量元素的功效,另一方面通过生物刺激剂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实现肥药双增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传统药肥以后,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农药还是需要按照常规用法使用;而使用特种药肥后,农药会减少使用次数及使用量,随着各种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也会降低大肥的使用量。

2.农药含量、包装大小、亩用量:

  传统药肥是主肥辅药的产品,所以农药的含量普遍比较低,一般在0.1%以下,包装都是按照大肥的包装规格,一般以40-50公斤为主,亩用量一般在40公斤,甚至80公斤-100公斤。

  特种药肥是药肥双效的产品,所以农药含量都在0.1%或者以上,根据农药亩用量,包装从1公斤到20公斤不等,一般以5公斤居多,一袋一亩地,使用方便。

3.未来性:

  传统药肥严格意义来讲并未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与农药化肥零增长的思想有悖,资源浪费严重,并且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土壤的改良。

  特种药肥富含多种生物刺激剂,可改良土壤,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符合农业产业模式改变的需求、符合环保节能的趋势,非常具有未来性。

特种药肥有哪些功能

与传统药肥比较,特种药肥有以下独特的功能:

1.药肥双效:

不同于传统药肥的主肥辅药,特种药肥在保证所含农药成分能达成功效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刺激素双向调控农作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诱导产生抗胁迫机制,提高化肥及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以及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而又无害于环境、生态,补充作物及土壤所需的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达到药肥双效的作用。

2.降本增效:

每使用特种药肥一次,理论上可以减少叶面施用农药两次甚至更多,可以大幅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由于施用方式多是精准施药(沟施、穴施、滴灌等),可大幅度减少浪费,提高农药、肥料利用率。总体上达到降低成本,增强防效的作用。

3.调整肥料使用结构:

在特种药肥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可以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里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减少化学肥料、大量元素的使用,同时可以促进精准施肥方法的推进应用,达到调整肥料使用结构的目的。

4.使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自然纯正:

由于精准施用及提前用药方式的应用,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地上病虫草害地下防治、中后期病虫草害前期防治,减少了农作物成熟过程中常规农药喷雾使用时与农作物的直接接触,使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在肥料使用方面,由于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了有机质的用量,使得农产品口味更自然,更纯正。

特种药肥有哪些价值

  社会价值——省工省时省力:用户使用方便,减少常规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当前劳动力紧缺及大农户、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形式下,可以真正做到省工省时省力,减少劳动力用工成本,降低劳动时间,弱化劳动强度。

  生态价值——绿色环保:改变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时期,减少农产品与农药的直接接触,降低农药化肥的用量,可促进生物多样性(如减少叶面喷施农药对蜜蜂、有益虫鸟的伤害),促进农产品更绿色健康,生态更环保宜人。

  经济价值——农民增收:由于生物刺激剂及中微量元素的应用,施用农药的方式的改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可辅助提高农产品的售价,为农民的增收尽一份力。

(注:以上内容的相关数据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发布。)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6-04/26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