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全球钾肥业的追求是价格均衡


  钾肥是资源性产品,全球钾肥资源储备中,加拿大占全球的46%,俄罗斯占35%,白俄罗斯占8%,呈现资源高度集中的状况。

  全球钾肥生产商主要为白俄罗斯的白俄罗斯钾肥联盟(BPC)、俄罗斯的乌拉尔、加拿大的纽特因(Nutrien)、德国的K+S、智利的SQM、以色列的ICL、约旦的APC和中国的盐湖钾肥,这8家公司的钾肥产量约占全球的80%、出口量的95%。

  据国际化肥工业协会预测,2018至2023年,全球钾肥产能年度过剩最终将达到940万吨。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全球钾肥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产能过剩,但集中度尤其是出口集中度很高。

  在这种产业格局下,从近10年来的价格走势看,全球钾肥的生产方难以单纯追求高价格高利润,而是追求价格的均衡。

  中国从2010年~2019年的大合同钾肥价格分别为每吨350美元、400美元、470美元、400美元、305美元、315美元、219美元、230美元、290美元,2019年大合同至今未签,但印度的大合同价格为280美元。

  2013年7月之前,BPC联盟等几家占据钾肥产量主导地位的机构,通过限产保价和垄断定价追求高额利润,导致全球钾肥市场价格居高。但是,他们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钾肥行业,从而冲击了他们的垄断定价体系。作为标志性事件,2013年7月俄罗斯钾肥巨头乌拉尔退出BPC联盟,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方式,使得国际市场钾肥价格大幅下跌,2016年跌至谷底。

  这给了单纯追求高价格的国际钾肥供应方一个教训。追求过高的价格必然造成需求下降和吸引新的市场参与者,最终带来大幅降价的风险。因此,考虑到钾肥的集中度和避免未来产能大幅增加的风险,钾肥行业必然会设法达到均衡价格:农业下游的消费可以接受的同时追求适当的利润。

  全球钾肥业的价格均衡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每年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的锚是印度或中国的大合同价格;在大合同谈判之前,主要钾肥生产企业会通过限产或停供等措施来确保大合同目标价格的实现;大合同确定后,其他企业跟进,并在其余地区以高于大合同价格的价格供货;在大合同执行的尾期,非大合同的市场化价格根据当年的农业需求状况或上涨或下跌;主要出口钾肥生产企业根据价格调整产量。

  事实上,今年第四季度,前述几家依赖出口的国际钾肥生产企业分别宣布减产,具体减产计划如下:纽特因70万吨,美盛60万吨,BPC50万吨,乌拉尔35万吨,K+S30万吨,ICL18万吨。相比于2016年的219美元/吨的价格,几大巨头同时减产说明限产并不是因为成本因素,而是希望达成价格平衡。

  印度是全球第四大钾肥进口国,基于其特殊的化肥政策,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钾肥价格的定价锚,从而衍生出新的一种解决价格平衡的方法:用价格目标来调控产量,从而实现产销平衡。

  中国大合同迟迟不能签订给国际市场造成了压力,但可能的结果是国际钾肥生产企业更大幅度地限产,而不是降价。因此,中国如果签订钾肥大合同,将很难获得低于印度的价格。

  中国对进口钾肥的依赖度高达50%,进口价格决定国内价格。基于印度大合同的价格,国内钾肥价格与进口价格出现倒挂。笔者判断,目前国内市场的钾肥价格已经筑底。

  □余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化肥 预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