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进口磷酸二铵垄断地位被打破


  到2003年底,国内磷肥总产能达到1200万吨,高浓度磷肥产能占到总产能的48%。磷酸二铵年产能在24万吨(实物)以上的大型企业占磷酸二铵总产能的80%;磷酸一铵年产能在12吨(实物)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占磷酸一铵总产能的60%;三元复合肥年产能在30万吨(实物)以上的企业占三元复合肥总产能的50%。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2003年统计,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低浓度磷肥、复混肥企业数量分别为17家、46家、2家、6家、60家、507家、614家。磷肥生产企业的年均产量为5万吨,年均产值为3842万元。

  根据国情和资源条件,磷复肥工业突破传统观念,开发了多项独创的科技成果,经济效果显著,突显了中国特色。在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大型化有了较大进展。

  独创的硫基复合肥生产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产量从1998年的74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65万吨,年均增加50%,单系列规模达到30万吨/年。采用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煅烧技术,用磷石膏生产40万吨/年硫酸并联产60万吨/年水泥的大型装置1999年建成,正常运行5年。磷酸生产主要设备和各种新型材料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通过消化吸收,相关企业对大型高浓度磷复肥引进装置进行大量改进和提高,并实现了国产化。采用国内自主开发工艺技术设计的单系列磷酸(P2O5)装置规模已达30万吨/年,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装置规模达60万吨/年,磷酸一铵装置规模达30万吨/年,投资只相当于引进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磷肥产业通过努力,整体经济效益向好的方向转变。2003年全国磷肥工业实现利润12.3亿元,比上年增加6.4亿元。其中,复合肥制造业盈利12.9亿元,比2002年增加3.5亿元;一般磷肥制造业亏损0.7亿元,比2002年减亏2.9亿元。

  2003年磷肥工业经受了加入WTO的挑战,在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磷肥市场价格低迷的形势下,继续克服进口化肥的冲击。13家重点磷复肥企业被批准列入债转股(约100亿元),实行“停息挂账”,减轻了企业负担。另外,国家在十多个企业中安排了贴息技改项目,帮助企业扭亏脱困和良性发展。

  从产值(现价)来看,从1998年的30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80亿元,增加60%;从利润总额来看,从1998年的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2.3亿元。

  但是,低浓度磷肥企业效益不佳,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2003年低浓度磷肥占磷肥总产量的52%,但产值仅占18%。市场上各种磷肥产品的占有率顺序为:三元复合肥>复混肥>低浓度磷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过磷酸钙>硝酸磷肥。从市场占有空间的大小可见,高浓度磷肥占有绝对优势;低浓度磷肥消费量大,但发展潜力不大。

  中国磷复肥工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国产磷矿作支撑,但是,中国磷矿的有效资源并不丰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认为,应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高度,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保有磷矿资源储量167.86亿吨,具有经济价值的磷矿基础储量只有40.54亿吨,仅占总储量的24%。而基础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只有21.11亿吨,仅占基础储量的52%。从品位来看,全国磷矿平均P2O5含量17.1%,可采储量平均P2O5含量23%。P2O5≧30%的富矿只有11.08亿吨,高浓度磷复肥产业主要利用的是这部分富矿。

  磷矿石的年实际消费量超过4700万吨,国家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个矿种之一。在1999~2003的5年中,统计外的小矿产量以年均37%的速度飞速增长,占全国磷矿石总消费量的48%,统计内的产量中小矿产量也占了一半以上。两者合计占了磷矿石产量的3/4。小型矿山开采,露天矿采收率为50%左右,井下矿只有25%,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十分严重。大中型正规矿山采收率,露天矿为98%以上,井下矿为70%以上。据原国土资源部抽样调查,中国磷矿(特别是富矿)资源在以每年约1亿吨的惊人速度下降。

  2003 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组织26家重点高浓度磷复肥企业负责人召开磷肥发展政策座谈会,对磷肥项目及磷肥工业发展提出了5条政策性建议:

  一是对所有矿点严加监控和管理,科学合理开采,争取资源采收率最大化。建议相关部门和资源省份对所有磷矿开采点进行清理整顿,将资源划归大矿开采,补偿地方利益;限期改造,达不到规定采收率的矿山不准开采;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小矿点开采,对采收率提出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过磷酸钙 石膏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