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政府企业合作 产品技术配套 五原模式新标杆 盐碱改良新时代


  产品技术配套

  五原模式新标杆 盐碱改良新时代

  8月19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却是具有划时代的一天。

  这一天,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支持,农民日报社、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与节水工作站、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民政府、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主题为“科技助力,绿色兴农——聚焦盐碱地改良、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重召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曾衍德,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王国林,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工作站站长郑海春,宁夏大学副校长许兴,巴彦淖尔市政府副市长、五原县县委书记郭占江,五原县政府县长张广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康跃虎,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宋福如,河北硅谷肥业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16个省市、近百个地区的农业技术及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流通渠道与新闻媒体的代表约500余人参会,观摩并见证了有机硅功能肥在盐碱地改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科技引领政企联手出硕果

  本次会议,政企联手为中国盐碱地改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又一次吹响了进军号角,“五原盐碱地改良模式”引起与会代表高度关注。

  曾衍德在会上表示,五原县政企合作开展土壤治理的方式效果显著,值得在全国试点。盐碱地治理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充分参与,尤其是企业应成为盐碱地改良的主体,多方合力形成技术集成形成整体的解决方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方面,将中央和地方耕地保护资金更多地向盐碱地治理倾斜,按“取之于土、用之于土”原则,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开展盐碱地改良和耕地质量改善;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盐碱地治理新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形成全国统筹、地方负责、部门支持、全民动员的格局。

  郑海春表示,盐碱地改良初步成果的取得,经验在于“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推动是开展好盐碱地改良的决定因素。二是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干,通过“五级联动、五方推动、五措并举”,提高干部群众积极性,形成社会力量的参与性。三是必须坚持技术集成,技术集成是解决盐碱地治理难题的关键,通过综合研判使用效果,筛选合适的整治方案。

  康跃虎表示,传统高强度的土壤改良、大型灌排系统淋洗的办法工程量大、约束条件多,需要大力研发低成本、见效快、效益高且能够维持区域水盐平衡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的技术。有机硅功能肥技术,将肥料施用与土壤修复合二为一,使用方便、经济效益好,具备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五原盐改模式”引关注

  会后,与会专家代表深入新公中镇万亩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区、复兴镇联丰村千亩蜜瓜四控示范区、巴彦淖尔市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观摩考察,对“五原盐碱改良模式”进行实地调研,围绕政企合作推进盐碱地改良展开研讨。代表们每到一处,对硅谷农科院、硅谷肥业出具的盐碱改良系统方案与有机硅功能肥突出的效果赞不绝口。

  柯柄生强调,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碱地改良治理示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难能可贵。盐碱地改良不仅是一个农业发展的问题,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想实现好的改良,重要是需要技术创新突破,同时,更需要政府的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双方之间的通力合作。硅谷肥业在盐碱地改良上出具的集成方案与产品技术值得认真总结并在行业推广。

  张广明介绍,今年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主导、巴彦淖尔市具体负责,总投资1.5亿元的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工程落户该县隆兴昌镇。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宁夏大学、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了22个课题研究,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引进硅谷肥业有机硅功能肥并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4500亩,地力提升2个等级,人均年增收7300元,5年综合增收可达投资总额,并能持续发挥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耕地 农业发展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