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肥料创新的关键在哪里?


刘学军教授一直从事氮养分资源的管理研究工作,在他看来,过去几年粮食作物增效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综合技术的配合,如品种、栽培、灌溉等;二是农户知识和观念的改善;三是技术服务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肥料工业参与、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密集的技术示范、广泛的农户培训;四是农户创新和企业创新的贡献;五是各种补贴政策的引导;

刘学军认为,中国肥料用量高于绝大部分国家,但粮食作物产量仅达到可实现产量潜力的60%,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欧盟和中国耕地面积接近,农田中化肥的比例只有45%,原因是生物固氮、沉降、有机肥已经纳入养分管理中。丹麦是全球养分管理最好的国家,氮肥用量降低了48%,目前用量仅74公斤/公顷;化肥占农田氮素投入的30%;但盈余仍达到100公斤/公顷。中国每公顷氮盈余超过330公斤,比丹麦历史峰值还高。如果中国氮肥利用率从35%提高到42%,加上利用好环境氮养分等,每公顷耕地至少可减少氮肥用量50~60公斤,相当于减少600万吨至720万吨肥料氮投入!

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环境健康前提下,刘学军提出了四步发展策略:第一步,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节约30%的氮,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二步,粮食增产10%~20%,同步改善品种、栽培、灌溉、植保和整地;第三步,粮食增产30%~50%,同步改善品种、植保、灌溉、整地,需要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有机肥、沉降和灌溉水等养分;第四步,保持高产,提高品质,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充分利用其它养分替代化肥。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杨兴明教授补充提出,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中国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果将畜禽粪便、秸秆等7000万吨有机资源利用好,将大幅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用量,同时提高作物产品和预防土传病害。

多元协作 大有可为

在本次研讨会上,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的专家王旭和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的专家商照聪分就肥料登记、肥料标准对于促进肥料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强调,创新要兼顾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王旭认为肥料登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证耕地质量安全,不能让对人、动物或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因此,国家对于以下肥料是限制登记的:第一种,原料组成可能存在潜在的使用风险,或尚须的对其使用效果进行探究的产品;第二种,将普通肥料产品经过简单工艺混配加工制成的,产品性能没有明显的提升,且技术指标不稳定的产品;第三种,有机水溶肥料没有完备的有机废弃物降解生产设备和条件,仅将原料经过简单工艺混配加工制成的产品;第四种没有成熟的标准方法,或所提交的检验方法无法用于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判定的产品。

商照聪认为肥料创新发展需要标准来护航,但肥料标准要具备科学性和市场化的条件。当前国内肥料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推进基于土壤、作物和肥料及土壤调理剂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关注废弃物的使用;第二,关注肥料施用技术、使用安全和经销农化服务规范;第三,关注肥料科技进步,做好新型肥料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梳理工作;第四,关注土壤调理剂产品标准化;第五,关注肥料检测技术进步,研发和引入高效、科学检测方法。

在日趋科学的标准与监管下,肥料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动力越来越强、想法越来越多。华昌化工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方面下足了工夫,先是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合作引入稳定性肥料生产技术,随后又与中国科学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研制出脲铵氮肥,并且制定了行业标准,稳定性肥料和脲铵氮肥现在成为华昌化工占领一线市场的拳头产品。华昌化工朱郁健董事长告诉记者,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创新解决发展中各种问题。在农业可持续发发展的要求下,研究开发、肥料生产、肥料施用、行业监管都面临创新。国内肥料产品转型升级、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有机肥替代、优惠政策调整等都回影响行业的发展。华昌化工目前正在规划“十三五”,定下两个战略,一个是肥料坚持化肥,一个是要走出化肥,要进入新材料。当前土地流转、国家粮食安全、环保治理等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传统肥料生产企业,要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才能在 “十三五”行业竞争中走在领跑位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氮肥 施肥 尿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