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忽然一天,你会发现控释肥的本质完全透明了,之后就会海阔凭鱼跃了。”
让钟成虎足以自傲的是,如今的茂施在技术上已不输于国外任何一家老牌的缓控释肥企业,加阳某控释肥技术开发人口中的十年鸿沟已经不复存在。“在包衣率上,我们实现了2.7%包衣率释放60天的水平,这是世界级水平;在规模化生产上,我们单套线能力达14万吨/年,完全PLC控制的高度自动化流水线,国内空白,国际领先……”
挑战权威
2008年是钟成虎在缓控释肥领域小试牛刀的一年。
当年在山东临沂召开了一次缓控释肥论坛,钟成虎在会上提出无溶剂生产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工艺,引来一片质疑。当时国内的主流包膜工艺均是添加溶剂的,学院派专家教授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溶剂工艺上,这是因为一方面溶剂工艺在流化床上容易实现,同时也受到了医药行业水溶性树脂的影响。
无溶剂意味着包膜树脂能直接与肥料颗粒反应,然后形成一层薄薄的包衣,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节省了工序和各种水电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它也超越了当时学院派专家教授的经验范围。有个专家在听了钟成虎的介绍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无溶剂怎么能喷涂呢?”
事实是完全可以。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一位企业的老总拿着台湾一家企业采用无溶剂工艺生产的14-14-14控释肥到处找人询问,看是谁转让的技术,当得知技术持有人是钟成虎时,这位老总脸上写满了惊讶,情不自禁地劈头就问:“你的研发团队是哪儿的?!”
七年过去了,如今再没有人怀疑无溶剂包膜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某种意义上,钟成虎在临沂论坛上的首场秀生动地演绎了这样一个道理:高手在民间。
钟成虎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家,但他并不迷信技术权威,敢于去触碰思维的天花板。缓控释肥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很多专家认为包膜肥料释放速率快慢取决于膜上的孔隙大小和数量,但钟成虎经过研究大胆提出,树脂包膜其实一层半透膜,膜孔是通过分子交联反应或者有机大分子自然存在的,膜缓释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材料亲水、疏水程度和包膜厚度,这层膜只能够被分子状态的水穿透,并在膜内外形成渗透压力差,压力差会产生渗透压,从而释放养分。
正确的方向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钟成虎说,正因为掌握了控释肥的基本规律,这些年茂施才能在一个个技术闯关中获得成功。“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只要看一下包膜的材料分子式就能知道它的控释性能高低。”
茂施的第一桶金
尽管钟成虎2008年就已在缓控释肥行业崭露头角,但他从未想过要去亲自建设自己的控释肥生产基地,因为转让技术比做企业要轻松得多。2007~2009年,曾先后转让台湾、马来西亚和深圳一家肥料上市企业。
事情缘起于一次转让经历。2009年,江苏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声名鹊起的钟成虎,拿出80万元作为设备费用,委托加工生产控释肥。这算是钟成虎的控释肥技术第一次在国内大规模实地验证,试验田表现效果非常突出,但问题也来了:这家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定价极高,这样的推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价值分配不平衡。
在技术推广上,钟成虎有一个原则:技术一定要创造价值,而创造的价值一定要让利益相关方共享。过高的定价显然违背了这个准则。“读大学时,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我通过什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控释肥很显然就是很好的途径。”钟成虎回忆说,在那一刻他仿佛如禅师顿悟一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决定建厂,让更多的农户用得起控释肥!
“如今回想,如果不是技术转让过程中的一些波折,我可能不会想到产业化开发,所以要感谢这些企业,是它促成了茂施落地。”钟成虎如此评论当初的建厂决定,他还透露,茂施的规模化扩张已经加速,今明两年将在山西和吉林再建两个基地,其中吉林基地系与中化化肥合作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5-08/30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