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钟成虎:控释肥领域的“扫地僧”


□本报记者吴俊生

编者按《天龙八部》中有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扫地僧。他拥有绝世武功,而日常的功课却是扫地。这正应了一句话:高手在民间。在控释肥领域,也有这样一位“隐者”,他十年来孜孜不倦于控释肥包膜工艺的摸索开发,填补了这个领域一项项空白:最早采用无溶剂生产工艺的企业之一、率先实现了控释肥包膜可降解、世界最大的控释肥设备之一———单套14万吨/年全PLC控制控释肥设备、成功突破了小麦一次性施肥的技术障碍、解决了控释肥颗粒在稻田中会漂浮的难题……但他并不为大家所熟知,这个人就是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虎。

在国内某知名农资网站上,有一篇历时七年至今仍火爆的帖子,它只有一个主题———缓控释肥,它的“主人”就是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虎。一篇纯粹的技术科普帖,却引来农资圈网友长达七年的跟帖和围观,堪称农资互联网上一景。

这七年里,中国的缓控释肥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转身“飞入寻常百姓家”。巧合的是,七年来,钟成虎也只醉心于一件事:研发制造高质量的树脂包衣控释肥及控释肥的推广应用。“如果没有茂施,我相信中国的控释肥技术会落后国外十年。”说这话时,钟成虎的语调平静舒缓,让人觉得他并没有丝毫夸大。

“扫地僧”是怎样炼成的

“楼主高人”“楼主专业”“学习了”……点开这篇2008年年底首次发帖,如今已经盖到1818楼的超长帖子(截至2015年5月4日),类似的溢美之词俯拾皆是。有一位网友如此留言:花了两天的时间硬是将帖子全部读完,受益匪浅,谢谢了!

这可能是互联网上普及缓控释肥知识最强最火的一篇帖子,显然,征服读者的是发帖者无可否认的专业素养。

钟成虎文质彬彬,架着一副眼镜,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技术型企业家的聪慧和执着。上个世纪90年代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国内知名的上市饲料企业和种子企业工作,期间还通过参加统考并读完西北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结缘缓控释肥,源于他在肥料企业的工作经历。

在这家肥料企业,他先后负责缓控释肥上市策划、国际贸易和新品开发,与蜚声全球的一些跨国缓控释肥生产企业早有接触,并因此对这种新型肥料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当时国内缓控释肥刚刚起步,我对一些中国专家对养分释放机理的解释总感到疑惑。”

真正激起钟成虎投身缓控释肥研发雄心的是美国加阳公司(世界著名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某技术负责人的一句话:中国缓控释肥生产技术至少落后加阳公司10年!

“我对技术问题不喜欢模糊,遇事总要刨根问底。”从此一发不可收。钟成虎回忆说,当年国内真正了解控释肥本质的专家几乎没有,因为大部分材料不是PE、环氧树脂,就是蓖麻油、异氰酸酯的聚氨酯,这些都是国外现成的或者过期的专利。

控释肥释放原理是什么?控释肥对材料要求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从分子层面把握包衣材料的本质?如何实现膜极度均匀性和完整性?设备上如何实现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如何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设备如何保证控释肥质量的稳定性?如何实现全PLC控制?

为了寻找这些答案,他认真学习了英国泰勒和佛郎西斯出版社的《片剂包衣的工艺和原理》,开始逐步了解包衣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同时学习环氧树脂、聚氨酯、乳液等化工书籍。尤为重要的是查看美国专利局和外国公司在国内申请的专利,学习和了解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理念。

“控释肥是交叉边缘学科,是树脂化工材料技术、医药药丸包衣技术、机械设备与程序控制技术、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田间效果验证技术的结合,任何一个做控释肥研发的人,起点都是小学生,即使是教授、博导也是这样,因为没有一个人知识面这么全面,只有靠自己的学习能力、靠悟性和想象力反复试验和求证,最重要的是必须亲自动手去实践摸索,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小麦 尿素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