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产品贸易格局之忧


  建立两个市场协调配合机制

  促进大宗农产品进口市场多元化,务实推进农业走出去,逐步提升对大宗农产品贸易的掌控能力。

  要着力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加强对农产品贸易的战略规划,努力构建持续、稳定、高效的资源性农产品进口供应链。要积极推进战略性农业国际合作,确定战略合作目标、合作重点国家、合作内容、合作策略、合作步骤和措施等,不断改善我国贸易环境,拓展贸易渠道,提升贸易水平,推进进口市场多元化。在坚持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的原则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农业“走出去”。要强化政府对农产品海外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股权收购、长期土地租赁等方式,在海外建立我国农产品战略基地——海外粮仓,以保证我国的粮食海外供给安全。利用我国丰富的外汇储备,参股全球大型农产品贸易公司,尤其是我国自给率较低的农产品贸易企业,以保证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稳定性。

  对于海外的农产品基地依据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区别管理,积极创造以物易物的贸易合作方式。比如,已经成功实践的与泰国的“高铁换大米”,就是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基础之举。

  设立非洲土地开发及农产品生产海外研究项目,研究制定针对非洲的农产品海外基地建设战略安排。

  非洲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大量尚未开垦的土地肥沃,如若开发,产量会非常可观。但是与在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做粮食开发和粮食进口不同,非洲最大的实际情况是有大量人口尚徘徊在饥饿线上,如果将大量的粮食运送回国,在国际道义上恐怕很难通过,所以需要通过各类巧妙的策略设计和模式创新,以实现我国农产品海外供给和非洲国家自身粮食供给的双赢。

  例如,以非洲的土地和国内的资金进行合作,在非洲投资建设主粮基地和肉类等非粮生产基地,主粮供给非洲,肉类等非粮副食供给国内,中非双方各取所需。

  我国农产品供给必须依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彼此关联,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的优势,发挥它们各自功能,实现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互补,如何协调和配合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最终保证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就成为独立于农产品国内外战略之外需要我们去考量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一连增”,在粮食种植面积无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这“十一连增“意味着粮食亩产水平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不断提升,这对于土地的承载力和土壤肥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考验。实际上,由于近些年我们对于粮食单产和总量的过度追求,导致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性生产资料的使用都大大超标,多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边际产量逐年下降,今后为增加同样产量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污染性生产资源。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粮食供给需要有长远打算,而不能仅单纯地追求眼前产量。我们建议在国际市场的丰产年份,可以考虑多进口,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轮动。

  同时,多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应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异。

  由于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配额关税价,国内的农产品继续大幅提价的空间有限,存在“天花板”效应。而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单产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这会造成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生产积极性受挫,直接导致未来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从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的低价农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豆 生物质能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