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产品贸易格局之忧


  届时要实现世界粮食安全,未来几十年世界粮食总产量必须增长70%,其中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则必须增长100%。

  据专家预测,粮食需求的增加主要源于消除贫困。饥饿人口总量减少当然会增加对粮食有效需求,同时城镇化将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部分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主要也是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而生产潜力主要来源于美、加、德、法和巴西、阿根廷、泰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谷物进口量预计由2008年-2009年的1.35亿吨增至2050年的3亿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应对国际市场波动之策

  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度高,近十多年来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随着价差驱动的进口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保护支持政策手段缺乏、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显著增强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国内的传导日益加剧的三大挑战。

  大宗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79亿美元增加到1756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进口额由118亿美元增长到1124亿美元,年均增长23%。

  同时,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进出口结构相对较为集中,油料作物成逆差主因。

  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2009年逆差约为129亿美元,2010年至2012年依次为231亿美元、338亿美元、489亿美元,至2013年达到511亿美元,未来逆差拉大的态势短期内不会逆转。

  在我国进口农产品的分项中,比重最大的是植物油及油籽,约占全部进口农产品金额的37%。同时,在农产品净进口中,占比最大的也是植物油及油籽。净进口产品梯次增加,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入世后,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进口首当其冲,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2013年,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进口量由1394万吨、167.8万吨和19.7万吨增长到6340.5万吨、922.2万吨和450.2万吨。

  近年来食糖、乳制品净进口大幅增加,主要粮食作物全部转为净进口。三大谷物已连续三年均呈净进口,谷物净进口量已连续两年超过1300万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阶段。

  价差驱动型进口特征显著,棉糖以配额外税率进口增势强劲。

  2013年我国食糖、棉花、大米(主要是籼米)进口分别达455万吨、450万吨和227万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国内短缺,而是受国内外差价的驱动。价差驱动下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对国内价格形成了显著打压,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显著增强。

  大宗农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影响不断加深。

  一方面,最大的影响在于对国内趋势价格的打压和抑制,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动力。大豆、植物油、羊毛、大麦、棉花的开放度相对较高,受影响最甚。由生产规模决定,我国的生产成本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差异很大。大量进口使国内价格既不能随着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有合理的上升。大豆种植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大豆生产萎缩,大豆的科研、推广、仓储服务等全部产业链都缺乏投入意愿,影响深远。大豆进口还对其他食用油籽价格造成了打压,给利用冬闲田种植的油菜籽产业发展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量进口也给农产品长期供给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2012年大豆自给率降到18%,食用植物油自给率降到不足40%。进口与外资进入相结合,削弱了我国产业控制力和定价话语权,使我们一方面不得不为这些国外企业的垄断利润付出昂贵代价,另一方面又很难对产业进行有效调控。

  如果说大豆等个别产业受到进口冲击后,还可以通过调整结构、腾出资源改种其他作物来减缓其实质性影响,那么在大宗农产品净进口范围不断扩大、进口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业调整结构的余地则非常有限,进口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和更加直接。

  农产品贸易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农业保护支持政策手段缺乏。二是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不断增强。三是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向国内的传导加剧,确保国内供需紧平衡和市场稳定的难度增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豆 生物质能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