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的地块,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化学防治:
种前马铃薯块茎用35%福·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50%异菌脉0.4%溶液浸种5分钟。也可用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23%氟菌胺悬浮剂,每亩用量14~20毫升兑水40~60升茎叶喷雾。
在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进行土壤消毒,用土壤消毒剂PCNB(五氯硝基苯)混合在种植带上,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待芽块出苗后黑痣病零星发生时,采用持效期较长的内吸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配制成药液喷施或浇灌至茎基部。喷药液量600升/公顷、0.25升药液/株。
生物防治:
以木霉菌(Trichoderma)和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进行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马铃薯频繁调种引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重茬迎茬导致马铃薯黑痣病逐年加重,生产中迫切需要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药剂。从已有的报道及笔者进行的药剂筛选结果来看,苯醚甲环唑、戊菌隆及其与福美双的混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甲基立枯磷等药剂对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效。
笔者建议,开展马铃薯黑痣病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配套防控效果研究,综合考虑种薯所带黑痣病菌和晚疫病菌,以及生长期早疫病和晚疫病,针对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制定并实施简便易行的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使马铃薯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4-14/30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