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国生产商不该负全责


□叶晓刚

最近澳洲农业部(APVMA)对问题产品氟乐灵裁定全面召回,涉事中国生产商也做出了积极的配合与回应,愿意配合事件的处理,至此,氟乐灵风波告一段落。然而,此事的影响却不仅仅是氟乐灵本身,整个澳洲市场甚至对所有中国制造的农化产品的品质产生了怀疑。澳洲本地媒体与大品牌公司借此大作宣传,甚至参与进口的涉事进口商也顺水推舟,将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生产企业,给澳洲的农民与农场主一个误导,认为中国制造就是靠不住的。然而,仔细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发现,中国生厂商是需要承担比较大的责任,但澳洲进口商在事件中也无法推脱干系,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把板子全打在中国制造的身上显然有失公允。

首先,中国生产商并不完全了解澳洲对于该产品在质量方面的苛刻要求,不熟悉澳洲对于原药与制剂的一些法律法规,而进口商一方有责任与义务告诉生产企业详细的情况。我们知道,进口商进口制剂一定要在APVMA登记备案,那么,进口商就应该知道该产品除了主要含量要求外,还对其他助剂、稳定性、颜色、外观等有具体的规定,而这些显然并没有完全被告知生产商。

其次,据称,生产商在不确定品质是否符合要求条件下,曾寄送过样品要求进口商确认,当时进口商并没有提出异议,于是开始大规模生产。其间进口商没有尽到应尽的检验、检测、核准的职责。根据市场反映,问题产品肉眼就可以分辨,澳洲市场要求氟乐灵制剂应该是红棕色的,而问题产品的颜色是黑褐色的,正是进口商把关不严谨,才造成后面的重大损失。

在对市场要求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工厂的生产只能依赖于经验,将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国内的制剂经验拿来参考,那么这种配方的错误在所难免。比如,澳洲禁用甲苯、二甲苯、溶剂油,若对澳洲市场不了解,就很容易犯错。

若将过去几年发生在澳洲的类似质量问题进行回顾,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惊人地相似。而问题的根结在于进口商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缺失,而沟通不畅源于两个根源:一是信任,二是不专业。

有的进口商拥有登记资格,了解质量要求与配方规格,却基于安全与保密原因等,不愿将配方透露给合作供应商,即便签订保密协议,进口商仍然会有许多顾虑,这些顾虑源于他们过去在与中国企业打交道时有过不好的经历。在没有严格按照配方生产的前提下,想要生产出完全符合澳洲规定的产品,难度可想而知。

再者,随着中澳贸易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型农场主自己到中国采购制剂以降低成本,但由于农场主不了解APVMA品质监管要求,缺乏农药化工专业背景,甚至不了解一个产品的简单理化性状,仓促下订单,不可避免会出现上面的状况。简单地说,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什么,另一个不知道卖的是否满足要求,两拨人凑一起不出问题才是奇迹。

解决信任问题,需要中国农药企业与国外合作时,严格遵守合作底线,不能为了眼前短小利益损害信誉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解决不专业的问题,若市场的农民或采购商不专业,中国农药企业就必须更专业,更多地了解目标市场的要求、规则,并与同行之间经常交流,互通有无。

当然,在质量事故中,也发生过一些无良企业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的事情,如氟乐灵原药杂质中致癌物含量超标就直接发到澳洲市场,此类恶劣行径不

在此讨论范围中。相信这次事件,中国企业也有许多的委屈,但错误就是错误,必须承担责任。笔者希望此次事件能帮助企业和行业正确面对市场,了解市场规则,着眼长远战略,扎实提高品质与服务,重塑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链接

据悉,澳APVMA调查后决定召回一批进口自中国,销售至西澳的问题除草剂氟乐灵。澳当局今年3月开始的调查显示,该批氟乐灵的登记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在于配方中使用的溶剂错误,导致产品被污染,且发出恶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检测 处理 除草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