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钾盐开采要重视固体矿


□ 本报记者 吴俊生

钾肥被称为悬在中国粮食安全上的一把“利剑”,由于国产钾肥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0%,导致国内进口企业在与外商谈判时极为被动。最新的消息称,正在进行中的钾肥进口第一轮谈判已经宣告破裂。

一直以来,作为国内最大的氯化钾生产基地,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钾肥)被视为保证国内供应和左右钾肥进口谈判进程的一只重要砝码。眼下,他们的生产形势如何?未来扩能的潜力有多大?还存在哪些亟待克服的困难?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期间,记者专访了我国钾肥企业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承宝。

记者:目前,盐湖钾肥生产形势如何?产量达到多少?

李承宝:近年来盐湖钾肥的生产形势非常好,现在我们所有装置的运行都超过了设计能力,去年盐湖钾肥总产量达到246万吨(实物量,以下同)。除了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也在稳步提升。我们现在生产的氯化钾含量最高可以达到98%,能够满足国内市场不同层次需求。

记者:据说盐湖钾肥正在扩能?

李承宝:是的。根据国内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增100万吨钾肥产能”的项目,力争年底建成,到2013年盐湖钾肥总产能将达到300万~350万吨。目前国内每年对钾肥的需求量大约在800万~1000万吨之间,项目建成后,我们的产量将可以满足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需求。

记者:产能大举扩增后,资源供应能不能跟上?

李承宝:从资源总量上计算没有问题。根据勘测,盐湖钾肥所处的察尔汗盐湖总储量有5亿吨,而从1958年至今,从察尔汗盐湖提取的氯化钾在2000万吨左右,所以从这个方面计算,资源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但问题是,资源就摆在那儿,如何将它顺利地提取出来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上的瓶颈,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固液转化。

记者:这个专业术语如何理解?

李承宝:大家知道,盐湖的钾资源共分为两种,分别是固相和液相两种形态。截至目前,盐湖钾肥生产的原料还是以较易开采的以液相形态存在的晶间卤水为主。但一旦产能大幅提高后,卤水的供应将很难满足高强度的生产需要。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卤水从晶间渗出需要一定周期,而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稳定的原料供应;二是经过多年的开采,卤水总量在下降,将来的趋势必然是要转向以固体钾矿为主。但相对于卤水,固体钾矿由于分布很不均匀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固液转化处理,用淡水将其融化成卤水之后,再放到盐田里晾晒成光卤石原料,最后方可加工成氯化钾。在这个技术环节,我们在多年前就开展了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总之,要保证盐湖钾肥新增产能的连续运行,就必须在原料供应上尽快实现从液相卤水向固体钾矿的顺利过渡和平稳衔接。其实,不仅仅是盐湖钾肥,包括新疆罗钾在内的国内很多钾肥企业当下都面临同样的形势,这个问题较普遍,也较急迫。

记者:那这个困难又将如何克服?

李承宝:这次参会,我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求国家加大对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这个国内唯一的盐湖研究机构的支持。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盐湖研究所在盐湖勘探和推动中国钾肥工业发展上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钾肥行业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而现在盐湖大开发迫切需要盐湖研究所为我们企业乃至行业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在钾肥生产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矿藏勘探等方面,对企业而言是难以胜任的。目前我们急需盐湖研究所提供至少两个方面的重要支撑:一是对盐湖卤水的数量提供一个准确的数据。因为卤水储量的测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企业只有明确卤水储量,才能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二是对固体钾矿的固液转化技术做个科学的评价。作为盐湖钾肥原料调整的关键一步,目前,固液转化还基本上是由企业在独自摸索,我们非常希望盐湖研究所能尽快介入进来,开展这方面的技术攻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转化 生产基地 渗出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