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世界前20强的农化企业,日本企业多达8家,而中国企业却未能入列。差距究竟在哪儿?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企业在硬件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而国内企业一直在走的半仿制研究途径,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农药的创新。
李钟华介绍,相比日本很多资质达标的GLP实验室,国内的情形使人瞠目结舌。目前,国内农药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实验室,仅可以在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上,取得了国际行业标准资质认定,而毒理学方面的实验室,仅有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毒理实验室通过了荷兰OECD标准的认证,但尚未通过其他发达国家更高标准的认定。硬件条件不足,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推广工作中存在劣势,也限制了中国农药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
中国的新产品创制,当前还主要停留在仿制市场流通很好的专利产品。在其专利权过期后,采用半仿制的方式,通过对活性成分和取代基的拼接和替换而开发出来。这种方式的研发思路,虽然研发成功几率很大,而且费用也较低,但不会出现货真价实的专利产品,脱离不了被仿制产品的固有框架。因此在创新性和市场占有率上,均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相媲美。
在国内农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企业都是在打无休止的“价格战”,价格一低再低,利润空间被越压越小。有时甚至出现“亏本竞争”,双方在比谁的家底厚,谁的资金实力强,最后两败俱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日本企业间虽有竞争但却是有序竞争、深度合作。
“相比日本,中国农药企业应该更好地利用中国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生物资源,研制开发新的植物农药和生物农药。”张一宾说,由于化学合成农药开发难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新农药研发效率,从天然物质和生物信息素中寻找新农药的先导物,并进行仿生合成,这样开发出来的农药,出自安全的天然物,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广谱、高效等特点。近10年来,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开发取得了迅速发展,预计仿生农药的市场将不断扩大,成为未来农药市场的主体产品。
日本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措施得力。孙书宝说,农化企业或研究所都有环保处理装置,保证了企业的污水、废气及固体废渣的达标处理。为确保环境安全,企业还自觉从严要求,控制排放。例如,住友化学公司的大分工厂,政府规定COD排放标准为40毫克/升,大分工厂自定为10~20毫克/升,BOD为0~5毫克/升。
据孙书宝介绍说,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很高,工厂的生产和检测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稳定产品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保证作用,这为节约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书宝介绍说,日本组合化学在创造新化学品的同时,也注重研究所的建设。2011年,其所属井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其他合作公司又成立KI研究所,专门用于新化合物的结构筛选。截至目前,组合化学已经有一个办事处、两个工厂、三个研究所(站),研究所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企业应该注重企业研究所的建设,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加强与业内相关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利用国内的资源优势,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专题写作记者王玉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2-24/29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