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


湖南浏阳黄农户问:水稻发生粗缩病怎样鉴别,如何防治?

答: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是近年来国内水稻生产上的一种灾害性病害,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且传毒效率非常高。该病害开始零星发生,随着毒源的积累、传毒介体数量的增加,呈突然暴发的趋势。在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在30%~50%;玉米苗期发病绝收,后期感染发病也能引起一定损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多元化、栽培方式多种化、品种布局复杂化、农田生态多样化、冬季气候趋暖化等变化,南方部分水稻产区水稻黑条矮缩病不断扩散,受害主要作物为单季杂交稻和杂交晚稻。

发病特征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显矮缩,分糵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有的新叶出现扭曲皱缩,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但在秧苗期、分糵期和抽穗期的症状表现各有特点。

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新叶抽生缓慢,新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抽穗提早枯死。由除草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扭曲;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一般看不出来。

分糵期症状:病株分糵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新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糵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处于分糵期的药害植株,其所在叶片均叶形直立,新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杂交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比较正常,一般株形矮小。

抽穗期症状: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

应急预防措施

是在病害流行区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丛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的应急防病方法。

1.把好播种关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

②秧田选择宜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

③做好秧田四周除草及飞虱防治。为了防止除草后田埂漏水,选用紫电青霜(草胺膦)除草。

④适当增加用种量。

⑤做好种子药剂处理。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在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拌种。方法是:杂交稻按每公斤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收网(25%吡虫啉可湿性粉)10克、福蝶(70%吡虫啉种子处理水分散粒剂)直接与种子拌匀,待药液充分吸收,即可播种。

2.抓好育秧插种关

①加强秧苗期管理。

②改两段育秧为单段育秧。

③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为应急补救作好准备。

3.抓好治虱防矮关。

防治白背飞虱用10%优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20克兑水15公斤),或收网(25%吡虫啉可湿性粉)2000倍(约10克兑水15公斤)、清丹300倍。

4.拔除病稻

在杂交水稻栽后20天内,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对丛病率超过7%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中,并适当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其他照常管理。在较重发病的情况下此措施具有良好的除病保产效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种子 处理 除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