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猪肉产业发展备受世界关注。日前,荷兰合作银行的高级研究员潘晨军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其对我国猪肉产业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010年我国猪肉市场形势将好于去年,猪肉价格会有所回升;安全猪肉消费潜力巨大;正在进行的猪肉供应链结构重组将对众多国际竞争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荷兰农业合作银行是由荷兰数家农村信用社于1973年合并而成,是荷兰农民自己的合作银行,也是荷兰的第2大银行,主要从事农业、农业机械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的金融交易。对食品与农业领域进行专业研究的潘晨军告诉记者,虽然中国生产和消费的猪肉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但在农村地区,猪肉消费量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表明农村地区猪肉消费市场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农村市场不同,在城市,食品安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安全肉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而不是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虽然中国的猪肉产业仍然极为分散,但猪肉产业的发展趋势已转向商业化和一体化以适应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且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中国的养猪业结构已经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增加。诸多因素都使得散养的竞争力弱于生猪的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在中国发达地区,大型农场以及养猪专业户正逐渐显示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养猪专业户和商业农场为屠宰商定向提供生猪。屠宰商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正从现货市场向有协作的产业链发展。
同时,近年来,屠宰加工产业已经进行了产业的整合。现在,屠宰加工已过渡到定点屠宰制度,而进一步整合的空间仍然很大。散养户的逐步退出将为规模较大的屠宰商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因为小型个体的屠宰户主要依赖散养户提供生猪来源。潘晨军预计,我国屠宰场的数量在未来三年内将进一步减少30%。
“作为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猪肉贸易并不十分活跃。未来的中国将继续保持猪肉供应自给自足,并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大的猪肉进口国。” 潘晨军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新鲜肉类的偏爱使得冷冻猪肉的进口受到一定抑制,今后国内可能会增加饲料谷类的进口量而不是猪肉的进口量,并继续鼓励生猪生产。
荷兰合作银行的这份研究报告提出,中国猪肉产业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改革将对众多国际竞争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先进技术、农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的需求将为国际竞争者们创造大量的市场机会。中国政府侧重于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食品的安全、品种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仅仅侧重于单方面地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工业化。在贸易方面,研究报告认为肉类副产品、高端产品和种畜存在进口潜力。中国蓬勃发展的财富阶层正在创造一个崛起的高端消费市场。虽然这只是一个特定的市场,但是它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也将为猪肉出口国出口西式肉制品到中国提供机会。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发展中的畜牧业生产。中国将继续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以弥补国内市场日益扩大的差距,并在未来几年成为一个玉米净进口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2-24/8689.html